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实务操作 >>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 筑牢采购需求“第一道防线”

筑牢采购需求“第一道防线”

栏目: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时间:2025-08-26 09:36:0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短评】

筑牢采购需求“第一道防线”

■ 马金眈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需求作为采购的源头,直接关系到采购目标的实现、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乱象,如采购需求表述模糊、资格条件设置“门槛”,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不仅引发采购争议,降低采购效率,而且更有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因此,亟须规范采购需求编制。

   设置资格条件,本是为筛选合格供应商,却常因被“违规加码”,使得资格条件变成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绊脚石”。如设置的资质等级要求超出项目实际需要;对非企业主体可以参与的政府采购项目,设置成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将二级资质可承接的工程项目设置成需要一级资质才可承接;涉密资质成为非涉密资质项目的“通行证”……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可能将优质供应商拒之门外。因此,资格要求设置应真正服务于项目所需,而非人为设限,超出项目实际需要。

采购需求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政府采购成败的关键。价格分设定偏离法定标准、采购方式被滥用、节能环保政策被“悬空”、中小企业划分将行业“张冠李戴”……诸如此类问题,都反映出采购主体对政府采购政策理解有偏差。政府采购不只是“买东西”,更是国家政策落实的抓手,各项政策要求都应在采购需求中准确编制。

采购需求表述模糊以及含有歧视性条款,是引发政府采购争议的“导火索”。采购主体将特定区域业绩、无关资质作为评分因素,直接破坏了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原则,采购主体应坚决剔除各类“隐性壁垒”。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减少质疑投诉,降低政府采购失败的风险。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采购主体要深入学习《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需求调查与审查机制,充分调研项目特点,严格设置资格条件与评分标准,确保采购需求编制规范。只有筑牢采购需求编制的“第一道防线”,才能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64期第4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