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内控关键在人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对于集采机构而言,这条普适道理同样奏效。
从理论上讲,一切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为了对人为因素实现有效控制,制度设计大多情况下不惜把人的动机和行为假想成“恶”。 因此,集采机构在机构设置、内部制度机制设计等方面的内控之举也大都遵循了“先小人,后君子”式的管理逻辑。
但过往集采机构的一些案例已经证明,当“死”的制度遭遇了 “活”的执行者时,就难免会发生制度执行的扭曲和变样。某政府采购中心人员因不熟悉业务,给不法供应商以可乘之机,给国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某政府采购中心人员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最终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些事例虽然极端,却更深刻地提醒我们: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执行者。
什么样的执行者才是好的执行者?
“腹中草莽,勿入斯门。”专业的工作,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从一些集采机构人员犯“错误”的案例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属于有意识的犯错,而是因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欠缺而授人以柄。有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死结”之一。因此,“专业”是对集采机构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唯利是图,请往他处。”伦理和道德的欠缺,被理论者形容为真正的“恶”。政府采购伦理和道德的缺失,会使一些贪腐的“害群之马”得以损公肥私,慷国家之慨,从而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失和采购质量的低下。因此,一个好的集采机构工作人员,除了在专业化上要有所建树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政府采购伦理和道德上过硬。
好的执行者,并非天生使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集采机构内控的关键就在于塑造和培养好的执行者。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培训、考核、管理等一系列手段培养专业化的操作者。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执行惯性、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工作观,最终形成具有软约束作用的政府采购伦理和道德。
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坚实的集采机构内控力。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