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集中采购的理论依据(上)
编者按:随着批量集中采购实践工作的逐步深入,关于批量集中采购模式研究的视角在不断拓展。本报将分期刊载有关文章,着重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实施批量集中采购的理论依据。
批量集中采购的理论依据(上)
■ 马海涛 王东伟
规模效应理论◆◆◆
规模经济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推进政府批量集中采购的主要动因,政府批量集中采购规模效应是通过将分散的采购需求集中整合而产生的。采购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指,随着采购量的提高,采购的平均成本会随着采购量的增加而出现递减的现象。
从管理学角度看,由于需求整合后采购量非常大,为了确保竞争优势与顺利供货往往都是生产厂商亲自参加投标,在这种情况下,由规模而产生的节支效应还来源于企业定价中的折扣和折让策略。因为只有处于供应链上游的生产厂商才能给出较高的折让以提升该企业产品在批量采购投标中的优势。
厂商进行折扣和让价策略最常用的方法是数量折扣。在销售市场中,通过数量折扣厂商可以刺激需求的增加,同时也可降低满足该需求水平的成本;而在批量集中采购中,价格的折让会给投标供应商相当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从生产角度看,厂商乐意加大每份订单的订货数量,来自两方面的考虑:减少订单数量以降低签订订单的手续费和企业的存货管理费。二是将节约这些费用投入生产周转可增加新的盈利。
由此可见,需求集中之后,采购方因规模效益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也给投标供应商实行价格折扣提供了条件,而投标供应商通过这种大宗数量采购,一方面可体现自身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这种薄利多销的策略为下一期生产周转备足资金。
宏观调控理论◆◆◆
消费需求调控作为宏观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投资需求一样,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消费需求本身并不是宏观调控的目标,而是作为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构成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途径。政府采购属于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政府采购需求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
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我国内外部需求严重失衡。基于这种情况,财政政策的重点必须能够迅速扩大内需,使经济在发展中更好地吸收就业、保障民生,以进一步维持社会稳定。从政策时滞角度看,相对于其他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政府批量集中采购形成的政府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政府需求,可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并且确定中标供应商后及时支付货款以保证供应商的资金链,所以,政府批量集中采购政策的时滞要短许多,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迅速扩大内需的需要。如果能借助政府批量集中采购形成的巨大需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那么,必然能将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妥善运用政府采购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妥善处理逆向调节和顺势而为的关系。政府采购手段隶属于财政宏观调控范畴,而宏观调控的本意是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或过剩的时期,通过调节收入与支出实施刺激或抑制社会总需求,即所谓的“逆向调节”。而实现调控目标的具体政策设计却更需要顺势而为。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客观上需要政府集中有效需求以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另一方面,市场不景气突显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财政部门应从主观上把握住这一时机,顺势而为,让政府采购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有所作为。
(2)注重对产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从批量集中采购程序来看,采购需求提前公布,这种实实在在的政府需求对供应商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影响力的。而这种引导作用和影响力则正是政府部门藉以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行之处,也是保证宏观调控效果的前提。政府批量集中采购的标的额非常大,潜在投标供应商在根据标书准备投标产品时,无形中接受了标书的引导。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部门可以科学地规划产品及其参数,以引导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助力品牌发展,从而对市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性影响。
企业声誉理论◆◆◆
根据品牌声誉理论,中标批量集中采购所获得的良好声誉对于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中标企业提升消费者认知品质。所谓认知品质是消费者对产品整体优越性的评估。品牌声誉是消费者快速识别产品的手段,可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大量信息。正的品牌声誉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批量集中采购的特点是标的额巨大且涉及单位广、社会关注度高,组织招标评标严格而有序,能在这种规范的程序中入围并通过政府部门的履约验收,说明该中标企业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具备了较高的品质。这种政府部门的先验结论会给企业带来正面的声誉,定会在日后的销售或市场竞争中让企业受益无穷。
(2)有利于企业品牌资产的提升。品牌声誉理论认为,良好的品牌声誉是企业一项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品牌声誉代表了更高的产品质量,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往往对品牌声誉好的产品有着更强的购买意向,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忠诚。从品牌资产角度而言,往往拥有较高品牌声誉的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多的溢价购买。与企业品牌定位、广告宣传等提升品牌资产手段相比,中标批量集中采购意味着其产品品质得到了政府使用者的先验和肯定,这种验证性肯定对于消费者的说服力比企业单方面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要强。同时,在批量集中采购数量庞大、售后服务复杂的情况下中标也说明其供货能力、售后服务和物流配给等综合能力的不俗。这种效果是其他品牌经营手段所不具备的。
声誉机制在供应商激励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于良好的声誉是稀缺的,中标批量集中采购对于供应商而言是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能给供应商带来声誉租金,而在投标过程中一旦发现机会主义行为,这种不好的行为及其声誉则会增加供应商的私人履约成本。
因此,一是有必要将批量集中采购甚至政府采购打造成本地或者全国的一个采购品牌。中标政府采购应当能让供应商在得到物质回报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声誉。二是通过颁发证书的形式树立榜样,借助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引导各投标供应商效仿,另一方面为榜样企业提供精神激励。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