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专题】“新国标”引发人民币鉴定仪采购风暴

【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专题】“新国标”引发人民币鉴定仪采购风暴

栏目: 热点专题 时间:2014-02-21 10:57:1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专题】

“新国标”引发人民币鉴定仪采购风暴

本报记者 张静远

日后,全国银行系统所有人民币鉴别仪都将逐步更新换代。与此同时,在银行专用人民币鉴别仪生产商中,“持证”的上百家厂家一年之内骤减到了32家。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与应用专题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2011年5月1日《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GB 16999-2010)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采取先立标准再授权生产许可的办法,意味着所有生产银行专用人民币鉴别仪的厂家都必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这带来了行业洗牌,引发了一次采购新风暴。

“新国标”引发市场“多米诺”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作为提纲挈领的行业标准往往如北太平洋上的蝴蝶扇翅引发大西洋飓风一样,可能会在供应商群体中引发一连串重大变革,且这些变革彼此相互影响,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新国标”要求所有产品必须重新进行生产许可授权,引发了全行业重新洗牌的第一个风暴:一方面,依据“新国标”要求,低于4项鉴别标准的鉴别仪将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一些新厂商将可能通过获得认证进入银行采购市场。据悉,目前有32家生产商的相关产品获得“新国标”生产许可证,而以前该类厂商数是100多家。

除了入围压力,“新国标”带来的高技术成本还在入围厂商和采购人当中引发了价格争议。“在这狭长窄小的市场竞争中,卖方是弱者,角逐残酷。”货币专家陈宝山如是说。温州金融设备行业协会会长厉以光、金融机具专家黄武扬致力于倡导先保护行业后开放市场的采购方式。他认为,如因压价导致残次品进入市场,引发假币事故,对银行信誉将产生重大打击,供应商与采购人一损俱损。高立文告诉记者,黄武扬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据他观察,“新国标”实施后,人民币鉴定仪的成交价从以前的一两千元陡升到四五千元,但利润空间却远不及从前。与此同时,行业政策及业务管理方面的与会专家孟建华则认为人民币检测仪价格突然增长到原来的3倍以上,采购人的感受与承受力应当得到供货方的考虑。

采购方呼吁尊重市场规律

高立文相信市场会平稳过渡。

高立文的观点在孟建华那里得到了证实:“需求这么大,真的很难下决心一次替换掉”。江苏是货币流通大省,据统计,全省有68800台柜面点钞机和11400台银行业提供的其他网点点钞机。目前市面的总体趋势也是逐步替换,平稳过渡。

质检专家宋丹玫告诉记者,产品生产许可的重新授权可能未必引发飓风效应:一些旧鉴定仪的生产许可证尚未到期,不能为其颁发新证,但这些产品如果要参与银行系统采购,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产品认证,证明其产品符合“新国标”要求。这样也可以对转型期的市场起到缓冲作用。

就目前“新国标”实施一年以来的行业讨论来看,其热点落脚在供求双方的价格博弈上。然而,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建华认为,讨论价格是个伪命题,“价格应当由市场决定。”他认为,这项新标准下的新产品,其价格应当交给市场去判定,质优价廉、科技含量高的自然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据悉,江苏省下一步将制定江苏金融机具管理办法,并使用金融机具使用效果通报制度,以此规范市场。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委员会秘书长曹衍楠也谈到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上各方专家的充分讨论推动相关业务良性发展:“人民币鉴别仪的采购与使用对于金融机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新国标”的制定和应用将对人民币鉴别仪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次研讨会的要义在于希望通过讨论,对金融机具的采购与应用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金融采购面临新挑战

事实上有一点可能被与会专家所忽略,那就是紧随市场震动而来的后续采购。

如此大批量的更换潮必然引起市场涌动,但如何把采购工作做好,“新国标”也带来了采购技术层面的挑战。

首先是评标标准的设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是评标方法的选定,新的市场“准入制”改变了市场格局,带来了市场竞争度的变化,从会上有人指出价格上扬、利润降低的情况来看,如何采购到令人满意的产品是横在金融采购部门面前的严峻课题。

那么这项引发了行业采购风暴的“新国标”到底如何扇动金融机具行业的翅膀呢?答案是:第六代人民币印发以来,实体货币管理面临跨时代的变革。

“从此,人民币鉴别仪将睁开眼睛,看到每一张经鉴别的人民币面貌。”北京新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万成凯博士告诉记者。据悉,“新国标”要求点钞机具能够通过多种功能全面“看到”钞票全貌,对比被测钞票与真钞的偏离程度来辨识其真伪,实现了“以真辨真”的验钞新境界,而此前人民币鉴别技术的主要方式是“以假辨真”:对纸币提供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常用机读防伪特征进行辨别,验钞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货币专家陈宝山认为,即使日后货币改版、技术提升,“新国标”同样适应。

【链接】

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与应用专题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反假币金融机具标准化提速

本报讯 记者张静远报道 人民币鉴别仪“新国标”实施一年以来,对生产与采购环节引发的全行业大变革已经凸显无遗。

日前,人民币鉴别仪金融行业采购与应用专题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围绕去年5月1日实施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GB 16999-2010)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带来的行业影响进行了探讨。

据悉,此次“新国标”的制定是基于第六代人民币面世以来防伪功能更加复杂的特点,为符合银行系统一贯的“假钞零容忍”防伪要求制定的。较之1997年的旧标准,“新国标”要求合格的鉴别仪至少符合12项鉴别技术种类中的4种,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A类鉴别仪需具备扫描、录入、上传人民币冠字号码的功能。业内专家认为,“新国标”是反假币金融机具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新国标”也给现有的行业采购和应用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其采用先制定人民币鉴别仪的标准要求,后对产品进行许可生产的做法,一方面引发了全行业产品的“重新洗牌”,另一方面使得行业生产一开始就从采购人的需求出发,以保证产有所用,产有所销。会上,供应商代表提出,新产品在市场导入阶段面临着高技术高成本的压力,希望采购人单位提倡有序市场竞争,防止价格战,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据悉,该标准是我国金融行业机具新标准系列的第一篇,人民币点钞机、清分机、ATM机等其他金融机具的新标准将陆续出台。新型人民币鉴别仪将随着各银行金融机具的更新要求通过采购逐步导入市场。

该座谈会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金融集中采购网主办,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采购部门及运营部门代表、人民币鉴别仪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延伸阅读】

搭建公共采购服务平台促进全行业凝聚发展

——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衍楠

本报记者 张静远

人民银行、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如何做好今后一个阶段的金融行业采购业务工作,统筹开展行业性业务协作共享,近期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金采委”)出台了“十二五”业务规划,详细阐述了未来几年的业务思路、工作目标和业务举措。日前,金采委秘书长曹衍楠接受了《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专访。

《中国政府采购报》:您怎样看待金采委作为采购人组建的行业组织的工作意义?

曹衍楠:这是一个为金融行业采购部门和人员服务的行业组织平台,宗旨在于凝聚和服务全行业,推动采购工作进步和发展。具体说来,一是服务于采购工作执行层面的工作,依靠推动和促进各金融机构开展采购业务交流协作,提供共享采购资源方面的服务;二是服务于采购技术层面的工作,即通过指导和推动全行业共享的金采网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标准化的网上电子化采购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易维护的网上采购系统软件功能,提高金融采购业务技术水平。三是服务于采购战略层面的工作,即通过积极协调和研究开展行业联合采购等工作,帮助成员单位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规模效益。

《中国政府采购报》:在采购实施层面,行业组织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曹衍楠:行业采购组织能够为采购人搭建可共享的采购基础平台,提供多方面的共享服务,以此实现采购工作的批量化、规模化优势,降低各个采购部门各自开展同类重复劳动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成本。金采委这方面的功能服务主要包括采购资源信息共享、电子采购工具和联合采购等几个方面。

《中国政府采购报》:在采购人员方面,协会怎样凝聚和服务从业者?

曹衍楠:践行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金融采购同仁服务,是金采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金采委不是政府部门,从不强制和要求大家该如何做。我们提供的是服务,倡导的是理念,依靠各项扎扎实实的工作来凝聚和团结大家。

提高广大金融采购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开阔大家的思路和视野,一直是金采委为从业人员服务的工作重点,从金采委成立以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论坛、研讨会等,积极倡导先进采购理念,提高从业者素质,让他们切实得到了有价值的服务,感觉到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比如2011年第二届中国金融采购高峰论坛上,我们组织大家共同研讨“绿色采购 服务金融”,这是金采委将代表宏观导向的先进理念引入非政府采购单位的一个举措,获得了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遍认可。

《中国政府采购报》:金采委的成员单位包括政府采购单位与非政府采购单位,你们如何促进两类采购人单位的凝聚与融合?

曹衍楠:金融采购与政府采购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比如政府采购要求的政策功能、采购流程环节的强制规范,在金融采购领域并没有明确的强制要求。但就标准化操作而言,政府采购的规范性很值得金融机构借鉴。而且据了解,大部分金融机构也都是参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原则制定内部的采购管理制度的。因此,金采委各类成员单位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此外,政府采购领域有很多领先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方法,比如协议供货、批量采购等采购模式在我们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有所借鉴。依据行业特点,我们将积极研究协调各金融采购,根据各自业务需要,将一些标准化、通用性的采购项目探索形成批量优势进行联合采购;而针对较为零星的采购项目,也积极研究探讨借鉴政府采购常用的行业协议供货模式,为有关金融机构提供便捷的采购订货服务。

金采委:积极探索金融行业联合采购业务

本报讯 “十二五”时期金融机构有望实现行业各类通用产品联合采购工作的常规化、持续化,以实现全行业共享的规模价格优势。

近日出台的《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十二五”业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逐步研究制定金融行业联合采购和行业协议供货的业务规则与办法,推动覆盖全行业各类零散通用产品类目的联合采购成为该委员会“十二五”时期力争实现的四大工作目标之一。

为了推动针对行业通用产品组织开展金融联合采购,该委员会在《规划》中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即要组织制定联合采购实施规则,在试点实施联合采购的基础上,探索组织金融机构采购业务联盟,逐步扩展联合采购项目范围,以降低和分摊采购成本,实现全行业共享的规模价格优势,最终探索和推动将联合采购成果转化为行业协议供货服务,指导推动建设完善行业平台协议供货和电子订购功能,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日常、零星产品的行业协议供货和网上采购服务。

此外,扩大金采委服务覆盖范围、建设金融行业供应商数据库、制定金融行业电子化采购业务、技术和数据的行业标准等也是委员会在“十二五”时期力争实现的工作目标。 (实习生 程红琳)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