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政府采购“陪标”行为
如何防范政府采购“陪标”行为
■ 欧雨祥 唐兰芳
在参加政府采购评审过程中,笔者时常会遇到“陪标”现象。陪标就像“演员”,是某些投标人(或招标人)找来凑数的“工具人”,只为让中标供应商显得“更优秀”。笔者以投标人找陪标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情形进行探讨。
当某一个政府采购项目投标人很少,满足不了开标要求,有些供应商为了中标,就会自行找1—2家与自己业务相同的供应商一同参与该项目投标,这些供应商中标以后,会对被邀请参与投标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或补偿。
根据笔者多年的评标经验,除单一来源采购外,其他采购方式都有可能存在陪标行为,尤其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和采购项目第二次评标中出现较多。
陪标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采购项目出现陪标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有3家投标人才能开标、评标”的要求。为什么有些供应商愿意参与陪标?笔者认为,其一,《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投标人不足3家的,不得开标”,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合格投标人不足3家的,不得评标”。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对于投标人不足3家的采购项目,一些投标人不得不邀请陪标供应商来参与投标。其二,陪标供应商可以获取一定的报酬。想要中标的供应商中标后,一般会按照事先谈妥的条件,支付给陪标供应商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答谢和补偿。其三,相互帮衬。比如,A和B公司相互约定“这次你中,下次我中”,大家利益共享。其四,其他利益驱使。
如何发现陪标行为
陪标行为十分隐蔽,如何发现和判断陪标行为?笔者认为,在投标报价方面,陪标供应商的投标报价一般会比较高,这样其价格报价得分就会相对较低。在商务评分方面,一些陪标供应商有意将相关材料不提供,自动放弃可以得分的项目。在技术评分方面,陪标供应商对要求编写的相关实施方案内容故意不写完整,不是漏项就是写得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因此技术打分也得不了高分。上述报价、商务和技术三项打分都得不了高分,想要中标的供应商顺理成章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达到了中标的目的。
防范陪标行为的对策建议
如何减少和防止陪标行为发生,笔者建议,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方便供应商提前了解政府采购信息。二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设置商务、技术指标。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依法、合规、合理设置参数。不要设置一些过高要求的参数指标,故意提高门槛,将一些小型和微型企业挡在门外。三是提高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业务水平。评审专家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甄别工作,既不得随意断定陪标行为,但又不能轻易放纵,如果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是陪标行为,评审专家应积极主动向监管部门反映。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