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 安全规范 绿色低碳
降本增效 安全规范 绿色低碳
——四川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付娟
近年来,四川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抓手,不断深化党政机关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改革,多地联动探索“降本增效、安全规范、绿色低碳”路径。从制度构建到流程优化,从智慧监管到多元服务,不仅破解了基层公务出行“用车难、成本高、监管弱”的痛点,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公务出行社会化改革提供了“四川样本”。
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实现“多赢”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推进,四川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见效’。”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工作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安全保障、绿色环保四大维度交出亮眼答卷,让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安全“守”得住、出行“绿”起来。
通过模式创新与标准管控,公务出行成本大幅压缩。广安市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每公里电费不足0.2元,较传统燃油车每公里超1.3元的燃油费降低84.6%;同时严控服务费用,明确分时租赁单车年均服务费不超过5万元,较传统汽车租赁年均7.1万元的费用节约40%以上,2023年以来累计节约财政支出310万元,总体节支率约55%。广元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费用较传统汽车租赁节约50%左右。宜宾市通过“统一调度+科学布点”,综合用车成本显著下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
效率提升同样亮眼。各地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让公务出行从“繁琐等待”变为“方便快捷”。巴中经开区绘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操作流程图,升级平台系统后实现“用车一秒解锁、还车一键即收、费用一目了然”,让新用户快速上手;同时建立“每单即时结算、每周双方对账、每月按时结费”机制,保障项目运转顺畅。自贡市富顺县通过“里程+时间”计费模式,将基层公务出行响应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5000余次,行驶里程51万公里,高效满足基层应急、调研等出行需求。
在安全管理方面,各地通过制度约束、技术赋能、硬件升级构建“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巴中经开区建立安全责任清单,明确租赁企业在车辆保险、车况检测等方面的责任,2025年起将每车三者险保额升级至300万元、每个座位保额升级至80万元,配合车容车况拍照审查、超速短信提示,项目运行近3年安全行驶累计34万公里,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广元市要求租赁企业必须为提供的租赁车辆配备灭火器、破窗器等设备。宜宾市建立“24小时运维团队+15分钟响应机制”,车辆完好率稳定在99%以上,让驾乘人员安心、监管部门省心。
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让公务出行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2024年四川省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达72%,自贡等5地实现100%覆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务出行用车租赁订单中,宜宾市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订单占比达55%,减少燃油消耗约2.4万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55.09吨;自贡市富顺县累计减碳29.48吨,各地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公务”从理念变为实践,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因地制宜探索公务出行“定制方案”
面对基层公务出行的多样化需求,四川各地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在政策引导、精准供给、监管升级等方面打造特色做法,形成“一地一特色”的实践路径。
作为全省首批示范点,巴中经开区以规范和简化流程,建立即时结算机制,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提升支出透明度。建立车辆“正负面清单”,明确用车规范,同时通过超速预警机制实时提醒驾驶安全,多维度筑牢安全防线,让公务出行更安心。推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建设标准化停车点,配备300平方米遮阳棚、16个快慢充电桩;推行车辆“定时巡检、定期检测、定点维保”,规范“一车一档”,确保车辆“开得稳、养得好”。
广安市聚焦基层车改后“用车缺口”,推动分时租赁项目落地。明确分时租赁必须选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要求车辆购置价不超过18万元,按实际用车时间计费,每小时计费35—70元,年均服务费不超过5万元,节支效果显著。
广元市推行“分时租赁+编制内购买服务+临时租赁”三种模式,探索多元化保障路径。全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引入5家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目前5个县区投入40余辆车,截至9月5日,累计完成订单5909笔。青川县、苍溪县由国企购置新能源汽车,保障该县20个边远乡镇公务出行,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市、县区通过框架协议征集12家供应商,实现“采购、价格、标准”三统一,弥补公务用车不足,并使汽车租赁价格大幅下降。
绵阳市聚焦汽车租赁服务规范化,印发《临时租赁(包车)服务管理办法》,将租赁车辆全部纳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实现租赁车辆在线申请、调度、审批、监督,同时开展平台调度派遣问题集中整治,通过“挂号销账+专人监管+节假日抽查”,实现“便捷派车、高效用车、透明管车、有效督车”。截至9月初,纳入平台管理的定点汽车租赁企业共15家,覆盖租赁车辆796台,通过平台租赁车辆678单。和去年同期对比,租赁单数和租赁费用分别下降了25%和21%。
宜宾市依托本土产业优势,投放103辆“宜宾造”凯翼新能源汽车,覆盖高铁站、党政机关等5大核心区域,车辆兼顾公务与社会租赁,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标准化运维体系,通过24小时团队、智能调度、定期车检,用户满意度达97%,实现“降本、增效、环保”三赢。
自贡市出台《社会化保障管理实施办法》,明确适用范围与监督要求;创新保障方式,公开征集租赁企业满足临时用车需求,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临时租赁车辆1.7万余次;强化动态监管,连续四年考核供应商服务质量,确保服务优质高效。
精细管理构建公务出行“长效机制”
为推动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持续健康发展,四川从制度完善、范围拓展、模式规范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走向“长期长效”。
“我们正加快将各地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各地各部门实践创新,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打破地域壁垒与管理碎片化问题,让公务出行保障标准更统一、流程更规范、监管更协同。”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已成为各地实践的政策依据,巴中、广安、广元等地均据此制定本地实施细则,形成“省级指导+市级细化+县级落实”的制度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上,四川严格执行“能采尽采”原则,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务出行领域的覆盖范围。广元市计划扩大县域覆盖,宜宾市推动服务网络向乡镇拓展,富顺县拟新增10辆新能源汽车打通偏远乡镇“盲区”,切实解决基层“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同时,完善充电设施“政企共建”模式,整合政府与企业资源,解决充电“痛点”,目前全省分时租赁停车点基本实现“停车有地方、充电没烦恼”,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硬件支撑。
四川明确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为公务用车保障不足的优先补充方式,严禁变相长期租车,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和违规用车行为。同时,四川还将推动全省租赁车辆接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实现“一站式”监管,让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更透明、更高效。
此外,四川各地还在持续探索创新。广安市探索“一张网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全面性;自贡市继续深化供应商动态管理,推动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巴中市试点“分时租赁+高铁”跨区域保障链,解决跨市公务出行衔接难题。
“未来,四川省将继续以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为重点,不断完善制度、拓展范围、创新服务,让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更高效、更规范、更绿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四川动能’。”上述负责人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