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采要闻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 网安筑盾 采购不“掉链”

网安筑盾 采购不“掉链”

栏目: 政采要闻,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时间:2025-09-25 11:42:5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政采今日谈

网安筑盾 采购不“掉链”

■ 张明柳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一理念在政府采购领域尤为关键。如今政府采购全流程深度数字化,从招标公告线上发布、投标文件加密传输,到中标结果公示、合同线上签署与资金支付,每个环节都依赖网络运转,网络安全成为守护公共资金安全、保障采购公平的核心防线。

网络安全为人民,在政府采购领域体现为守护公共利益与市场主体权益。政府采购涉及教育、医疗、基建等民生领域项目,若网络出现漏洞,可能导致采购标的泄露、投标文件被篡改,不仅破坏公平竞争环境,还会造成公共资金浪费,最终影响民生工程推进。例如,某地区曾因采购平台防护不足,出现供应商投标信息泄露,引发多家企业质疑投诉,不仅延误项目落地,更损害政府公信力。保障政府采购网络安全,本质上就是守护政府的“钱袋子”,让每一笔公共资金都能规范使用、惠及民生。

网络安全靠人民,对政府采购而言,意味着多方主体需协同发力。采购人员在录入预算数据、上传采购需求时,需严守数据加密规范,避免使用公共网络处理涉密信息;参与采购的供应商要妥善保管投标账号与数字证书,不点击不明采购通知链接,防止终端设备成为攻击入口;平台运营方则需定期开展系统漏洞检测,及时修补安全隐患。从采购流程的发起者到参与者,每个环节的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都是筑牢政府采购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

当前政府采购网络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外部层面,黑客组织常将采购平台作为攻击目标,试图通过破解系统获取标的信息、操控招标结果;新型钓鱼攻击伪装成“采购更正通知”“保证金退还提醒”,诱导工作人员或供应商泄露信息。内部及关联层面,部分采购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使用简单密码、随意转发采购涉密文件的情况;供应商之间数据交互频繁,跨企业、跨平台的数据流转也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一旦某一环节出现疏漏,可能引发连锁风险。

筑牢政府采购网络安全防线,需从技术、制度、意识三方面发力。技术上,应加大投入为采购平台部署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利用AI实时监测异常操作,对投标文件传输、资金支付等关键环节采用高强度加密技术;制度上,需完善政府采购网络安全管理细则,明确采购方、供应商、平台方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与追责机制;意识上,要结合宣传周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典型案例讲解,提升采购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让“安全操作”成为行业共识。

政府采购网络安全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唯有以“网络安全为人民”为导向,凝聚采购各方的合力,才能以高水平安全守护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让政府采购在规范、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更好地服务公共事业、惠及大众。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72期第1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