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务 >> 理论前沿电子报 >> 稳预期 强信心 增底气

稳预期 强信心 增底气

栏目: 理论前沿,电子报 时间:2024-11-14 20:26:13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圆桌论坛】

话题引出:稳预期是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头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预期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预见和理解,以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在政府采购领域,预期管理机制是如何为供应商提信心、增底气,以及如何提高政策效果的呢?对此,本期《中国政府采购报》邀请了业内多位专家,一起畅聊预期管理机制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

稳预期 强信心 增底气

——业内专家共话政府采购预期管理机制

主持人:

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                                        马金眈 郑杨

嘉宾: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                                        裴  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苏  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白景明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姜爱华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                     丁时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采购研究所执行主任                    白志远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杨海静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  平

预期管理机制有何作用?

主持人:欢迎各位老师参加本期的圆桌论坛。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预期管理机制一词加速“破圈”,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您认为预期管理机制在政府采购领域有何作用呢?

姜爱华:进行预期管理既有助于全社会相关主体如政府采购当事人理解相关政策,还能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解政府采购政策的内容和目标,避免在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而引发舆论事件。

苏剑:预期管理机制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应用,是宏观经济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部分,而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种表现。在预期管理机制下,供应商对政府采购的性质、政策和方式等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在此基础上跟政府部门“做生意”,就会减少一些误会,进而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裴育:的确,在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基础上,供应商不仅可以了解政府采购的流程和规则,而且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现行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和采购机会。另外,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绿色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也有助于供应商形成稳定的预期。

杨海静:预期管理在政府采购领域的表现,就是将与政府采购全过程有关的信息释放给利益相关方。这既包括宏观的政策目标和管理机制,也包括微观的采购需求、金额、方式、时间等,从而使市场主体能够形成合理预期,调整经营计划和方案,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互动。从采购人的角度来看,既可以提高供应商的响应数量和速度,又可以提高采购效率;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在提高履约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加采购人的满意度。

丁时勇:我同意杨老师的观点。通过提前规划和预期需求,采购人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采购流程,减少临时采购带来的仓促和混乱,确保采购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在准确预估采购需求和市场价格走势的基础上,采购人合理分配资金,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保障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此外,预期管理还有助于采购过程更加规范、有序,采购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白志远:我认为,预期管理机制还有利于政府采购需求的战略性规划,推动政府采购与国家战略规划匹配,在阶段性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

何处“寻踪”预期管理机制?

主持人:刚才专家们谈到预期管理机制对政府采购的重要影响,那么在政府采购领域,预期管理机制是如何体现的?

姜爱华:今年4月,财政部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今年政府采购领域的三大重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促进合作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以及确保内外资企业得到平等对待的政策。随后,在推出的《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文件中,这三点都有所体现。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提前宣传,可以为未来可能实施的改革措施奠定基础。

其实,财政部出台的其他一些政府采购政策、文件,在出台时本身便有一些预见性,为未来政策的出台预留了接口。比如,2021年出台的《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就提到了采购方式、评审方式和定价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接下来的合作创新采购方式做了铺垫。又如,《暂行办法》所提到的绩效、成本补偿等因素,实际上对应的就是《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四款。当然,政府采购的公开透明原则是我国一贯的做法。

总结下来,我认为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预期管理:一是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特别是政府采购遵循的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公布信息,为公众提供预期;二是通过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传达对未来政策的预期;三是通过政策文件中的预见性,为政策的未来出台提供预期。

裴育: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通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效和透明度,以及促进公平竞争等措施,都为预期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效工具,是预期管理机制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具体体现。

杨海静:我国政府采购领域已经逐步建立了预期管理机制,如预算制度、需求管理制度、履约管理和验收制度等,这些制度均包含了预期管理的内容。从微观来看,采购结果会在指定日期内公告;一旦中标,必须在法定日期内签订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必须依约履行。在整个政府采购领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遵守这样的规则,政府采购活动有序开展,就是很好的预期管理实践。

苏剑: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采购单位等都在做一些预期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现在中央、各省都建立了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政府采购交易平台等。这使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有了明确的了解和稳定的预期,从而避免了申请条件、方式、政策不一等情况出现,这也是预期管理的一部分。

白景明:我认为,政府采购领域内的预期管理机制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制度;二是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情况。对于前者,我就不多做赘述了。对于后者,我国政府采购预算和总体规模均向全社会公开,尤其是政府采购规模。通常提前公开的数额达数万亿,这一庞大的采购量对稳定人们的投资预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预期管理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具体体现。

如何让预期管理机制“落地有声”?

主持人:预期管理机制已经“渗透”到政府采购的方方面面,请问该如何健全这一机制?

白志远:有必要完善政府采购管理链条,依据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源头上做好采购预算和需求的预期管理,这样也有利于发挥预算一体化平台的功能。另外,对于绿色采购政策的预期管理,也应该将能源消耗政策预期管理考虑进来。

苏剑:我认为要提高供应商对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的认识,增强其对政府采购的信心。一方面,要将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立得更加完善,进一步保证各种规则、方式的稳定性,确保供应商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新出台的政策或者其他变化,要及时宣传,与市场沟通或解释,并在信息披露方面下大力气,做到更全面、更准确、更具体,让供应商形成一个新的更稳定的预期。

丁时勇:现有的预期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采购预算的准确性还不够高,在跨年度项目和长期采购规划方面还缺乏系统、连贯的预期管理方法。我认为,这是未来健全预期管理机制的方向。

因此,建议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比如,建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团队或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研究各类采购品目市场,为采购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依据,确保采购预算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此外,建议完善跨年度项目管理。比如,针对跨年度采购项目,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采购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包括各年度的资金分配、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等,保证项目在多年实施过程中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主持人:如何在政府采购领域更好地落实这一机制?做好预期管理还要注意些什么?

杨海静:预期管理既包括政策信息的公开,还包括按照既定的政策严格实施。可以说,“良法”与“善治”,两者缺一不可。我国在政策信息公开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何让市场相信既有的政策制度均能被有效地执行,是预期管理的关键。只有让采购人相信预算会被有效地执行、竞争性缔约公开透明,让市场主体的预期不被破坏、信心不被打击,才能有效发挥预期管理的正向引导作用。

裴育:落实预期管理机制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要制定清晰的政策框架,确保预期管理的目标与政府采购的整体目标一致。确保所有政府采购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其二,要与供应商、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传达政策变动和市场信息。对于新出台的政府采购政策或重大调整,应提供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其三,要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预期管理策略。预期管理要注意确保所有预期管理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同时,在制定预期管理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姜爱华:就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应当在政策发布之初,邀请权威专家对政策进行解读,以帮助公众准确理解政策。整体来讲,在政策发布之前,要进行全面预期;在政策发布之时,要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和引导;在政策发布之后,要紧密关注公众对政策的理解程度,若有理解偏差的情况,要及时正确引导。

丁时勇:我认为落实预期管理机制,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平衡灵活性与原则性。在预期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按照既定的制度、流程和预算开展采购工作;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和突发情况。二是加强沟通与协作。鉴于政府采购涉及多个主体,包括代理机构、采购人、供应商、监管部门等,做好预期管理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代理机构要及时向采购人反馈市场信息,采购人要积极配合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供应商要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监管部门要在规范和保障预期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作用。三是持续学习与创新。市场环境和采购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要有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采购管理经验和方法。同时,鼓励在预期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预期管理水平。

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主持人:您认为建立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还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有何对策建议?

姜爱华:其实在众多政策发布之后,个体当事人或公众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偏差。为了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政策内容,我认为进行预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政府采购的预期管理尤为复杂,让各方主体理解政府采购的多重目标,并在这些目标之间进行恰当地权衡,也是相对困难的。此外,我国近几年正在大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政策,政府采购面临的供应商范围越来越广泛,对预期管理实际上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丁时勇:我认为,市场的动态变化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原材料价格、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都使得准确预测采购成本变得十分困难。例如,在电子设备采购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可能在采购计划制定后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导致原计划的采购预算和需求发生变化。

考虑到政府采购涉及多个部门的利益和职责,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免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同部门对采购项目的优先级、资金分配等可能会存在分歧,导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的情况。

预期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市场分析、预算编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然而,目前在政府采购领域,这类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期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和运行。

因此,建议建立动态的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各类市场风险因素。另外,建立跨部门的政府采购协调机制,即由相关部门牵头,采购单位参与,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分歧和问题。同时,明确各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责任清单,通过制度约束保障部门之间有效协作。此外,建议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培训,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苏剑:其实还有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信息披露不充分、规则不完善、制度不严密的问题,有些人便希望从中“寻租”。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完善制度,提高透明度;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监督效果;三是建立处罚机制,处罚力度要足够。在我看来,处罚本身是对预期管理机制的事后矫正。通过事后处罚来确保事前各方当事人都按照规则来采购,让当事人觉得违规不值得。这就需要监督体系和处罚体系都要比较明确、完善、有力。

王平:鉴于政府采购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方,加上政策目标的多元化,建立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不仅需要广泛宣传,而且还需要政策制定者通过定量(如问卷)、定性(如访谈、座谈)分析等手段切实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预期和诉求。通过对上述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相应调整法律规范和政策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进而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并取得实效。

主持人:感谢各位专家的分享!预期管理体现在政府采购的方方面面,以“整、建、促”为工作主线的三年行动方案正是政府采购领域健全预期管理机制的具体体现。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我们仍需多方发力,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预期管理体系,助力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优、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89期第3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