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护粮安”
编者按: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政府采购用实际行动在“保供给”“护粮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政府采购“护粮安”
■ 本报记者 吴敏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需要多方面联动助力。政府采购在助力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粮食流通与储备监管方面都起到了较大作用。
绿色生产中的“新型武器”
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的9%,却要养育世界近20%的人口。这是一个让世界为之惊讶的奇迹。这个奇迹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中国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奋斗出来的。
这些年,绿色智慧农业在粮食育种研究以及粮食生产过程中运用广泛,成为“保供给”的好帮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王寒冬告诉记者,他们单位主要开展高原农牧作物产量、品质和耐逆性等形成的遗传基础与分子调控网络研究,以及春小麦、青稞等农作物和燕麦、小黑麦及多年生禾本科、豆科牧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作物高产理论与栽培生理生态、作物高产育种与品质改良、作物抗逆分子机制、牧草育种的生物学基础与遗传改良、基因编辑与转基因、高原生态农业理论研究等。“就在9月份,我们单位刚刚通过政府采购添置了一套智能化高通量植物表型研究平台,这套平台可以让粮食表型数据采集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跨越。”王寒冬说,人工采集粮食或者其他植物的表型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得到的数据并不能像机器采集的那样全面和准确。这类平台对于粮食生长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可以是全天候24小时的,而且从播种到收割,可以做到不间断,相比人工采集的数据优势太明显了。
据了解,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植物表型研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智能化高通量植物表型研究平台是植物表型组学、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现代遗传育种研究的强大工具,利用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植株的各种信息,有利于后续研究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如果将这样的平台放在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全面和精准也有利于精准分辨粮食作物以及杂草的比例,通过平台精准配比除草剂剂量或者指挥除草机器人除草,最终实现绿色农业。
不少研究单位都通过政府采购这样的平台助力粮食和植物研究。比如2023年10月,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采购了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2023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对植物表型高精度采集分析系统进行采购;2023年7月,西南大学采购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
从中标公告看,智能化高通量植物表型研究平台中标价格从200多万元到500多万元不等。“中标价格主要与预算相关,预算多的可以让中标厂商配套更多的传感器,这样采集的数据更多更全;预算少一点的,平台配备的传感器就少一点。当然,这也与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关,如果研究的植物种植面积广,需要更多传感器,平台就需要更贵一些。”王寒冬解释道。
植物表型研究平台仅是一个缩影。绿色智慧农业设备采购还有推广已久的混合能源收割机、新能源除草机等。这些农业设备的广泛应用共同为粮食绿色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为“保供给”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绿色储备中的“秘密武器”
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立一定数量的储备粮,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方面,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粮食仓储更加绿色、环保、节能,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粮食储存保质保鲜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我国还大力推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控温、气调、内环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末,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5500万吨;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围内。
绿色粮仓采购项目数不胜数。比如,今年8月,黄山市粮食储备库升级改造项目,预算金额385.91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围绕提升粮食品质、保障安全储粮,通过气密性改造等建设实现充氮气调绿色储粮技术应用,项目建设主要涉及绿色储粮技术改造及相关配套。绿色储粮技术改造主要包括现有仓房气密性改造、内环流通风控温系统改造、移动式充氮气调系统建设、仓房屋面防水处理以及智能控制等建设。相关配套建设主要包括粮情测控系统、信息化集成平台、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进出仓及装卸设备等,以及库区部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这些绿色储粮技术以及设施已成为粮食绿色储备中的“秘密武器”。
最近的绿色粮仓采购项目还有:10月18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农户科学储粮仓采购项目中标金额2144.126万元;10月12日,林周县农户科学储粮仓采购项目(2024年)中标金额833.184万元……
监管中的“狼牙铁齿”
在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初,国家启动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严厉打击粮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持续释放依法强化粮食监督强烈信号。比如,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实现政策性粮食全链条实时在线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制度,推进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罚结果互认,探索开展联合惩戒。综合运用视频抽查、交叉检查、信息化监管等手段,提高库存监管穿透性、精准性和效能性,不断放大中央储备粮库存动态监管系统监管效能。
在粮食监管平台采购与运维服务这方面,政府采购项目也并不鲜见。早在2017年,国家粮食管理平台就通过成功招标进行建设。该项目中标价格2857万元,含工程监理、系统集成、智能决策中心、可视化会上中心以及应用支撑、数据资源中心及PAAS平台定制、政府管理系统及政务服务窗口、核心业务系统等七大分包。
在地方,5月,2024年湖南省智能粮食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及智能粮食管理系统软件运维服务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00万元,中科怡海高新技术发展江苏股份公司以119.772万元中标。9月,常德市市本级政策性粮食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以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了采购。10月11日,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广东省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及企业库点信息系统运营(2024年)项目的招标公告。10月13日,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延安市宜川县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预算金额40.76万元。
通过监测以及监管平台和设备的运用,全国设立了1200多个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建立了库存、价格、销售等粮油市场信息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完善了监测预警分析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NE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