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别 新气象 新声音
新界别 新气象 新声音
■ 本报记者 吴敏
今年,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会议。据了解,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共有34个界别,其中包括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
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有何特点?大家如何看待这个新增设的界别?这个界别的委员们都带来哪些提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环境资源界别的增设顺应历史大势
此次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时隔30年,再次增设的新界别。30年来才新增设一个界别,说明环境资源界别“大有来头”。
事实上,环境资源界别的增设完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2017年,“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六项重要原则之一,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
正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促使了全国政协从三年前开始筹备环境资源界别。2020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工作综述中提到,“人资环委积极推进增设资源环境界别的后续工作”。终于,在2023年,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环境资源界别规模大且专业人士众多
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就以排名靠前,界别规模大,专业人士众多而夺人眼球。比如,环境资源界别共有85名全国政协委员,在34个界别中人数排名第九。
环境资源界别的成员几乎都是专业人士,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研专家、能源资源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等。比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石碧、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等。
在环境资源界别组成人员名单里,《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发现了一位老财政人,他就是去年卸任财政部副部长的余蔚平。据了解,余蔚平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出现在环境资源界别的名单中,跟他曾经的工作经历有关。他此前曾是第六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官网显示,该机构成立于1992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非营利、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它既能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又能把国际可持续发展先进理念带入中国,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在生态环境领域深耕16年的“老人”,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原副厅长)对于环境资源界别的增设深有感触。他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因自然而生,也靠自然而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曾产生了众多的文明,但由于漠视自然,无序开发、肆意破坏,绝大部分都走向了衰落和灭亡。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甚以往,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天气频发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惨痛教训充分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时代,怎样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都不为过。”他强调,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巨大,要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此,他评价道,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凝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使政协委员履职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这既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顺应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展要求的应有之义;既反映了社会各界愿望诉求,也体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聚焦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境资源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内容包括:减污降碳、新能源应用、生物多样性、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等。
在环境资源界别,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发言颇受关注。3月5日上午,黄润秋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已经编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行动方案,将一项一项全面展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好城镇与农村,统筹好陆域与海洋,统筹好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第三,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作为地方生态环境领域的官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带来了5份提案,包括《关于加强内河船舶相关大气污染监管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相关工作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的提案》《关于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提案》《关于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提案》。据了解,这些提案都是他在平时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比如,余国东在调研中发现,随着重庆等沿江城市水运能力不断提升,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随船舶流量逐年增长。那么,如何强化内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为此,他提交了《关于加强内河船舶相关大气污染监管的提案》,希望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内河船舶污染防治落实落地;出台政策推动更新淘汰和深度治理,削减内河船舶污染排放;推动内河港口提高清洁化作业水平,减少内河港口污染。
作为专家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石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一份他牵头撰写的《关于支持四川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示范省的提案》。他表示,对标党中央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决策部署以及新形势下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时代要求,四川亟待国家层面支持建设一批有利于补齐电力系统突出短板的能源项目。“去年7月至8月,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电力保供遭遇严峻挑战。”石碧建议,加大对四川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力度,按相关标准对储煤基地建设任务(300万吨)给予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强四川省优质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能源输送枢纽建设力度,着力增加清洁能源生产,加快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