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街里的红色书院
【读党史·谈感悟】
深圳老街里的红色书院
■ 岳向东
“没去过东门,不能算是到过深圳。”从这句深圳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中,足见东门在深圳的知名度及其重要性。
作为“深圳的窗口、罗湖的品牌”,东门商业步行街历经数百年风雨,已从古老的市井墟市跻身于全国知名的大型商业步行街行列。这里既有霓虹闪烁的现代气息,也有雕梁画栋的岭南特色。繁华喧嚣的商肆,熙来攘往的人流,见证了罗湖乃至深圳的变迁与发展。
在离繁华喧闹的商业步行街不远处的东门老街广场一角,坐落着一处青砖黛瓦、古朴雅致的岭南传统特色院落,像一位大隐于市的鹤发老翁,静看饱经风雨洗礼的东门老街的蝶变与重生。
这座院落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思月书院。思月书院不仅曾是深圳望族张姓人家的宗祠和早年当地孩子读书的学堂,而且还是深圳市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旧址。
1925年5月,上海发生工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上海学生2000余人举行游行、讲演、抗议活动,号召收回租界,被英租界巡捕逮捕100多人。随后各界群众万余人聚集英租界,强烈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英国巡捕竟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当场死伤数十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为声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指派冯菊坡、刘尔嵩、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并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遵照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指示,党组织在位于深圳墟南庆街22号的思月书院设立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由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委员梁桂华担任站长,接待从香港过来的工友。
6月19日,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香港的海员、电车、印务等工会首先宣布罢工,其他工会随即响应。罢工工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分别乘火车或步行到深圳,在思月书院集中后,返回广东各地。思月书院成了省港大罢工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当时,每天由深圳乘火车回广州的罢工工人有1000多人。
思月书院接待站有罢工委员会特派员,办理招待粮食等事务,还设有车务科专理罢工返乡工人免费车票。深圳各大小商号以及各乡的农民,也积极置办茶粥,热情周到地接待罢工返乡的香港工友。罗湖、南塘、水贝、黄贝岭等附近村子的居民,还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供工友们临时住宿。从大罢工开始,前后约有25万香港工人参加罢工,经深圳返回广州。
思月书院接待站运转了1年零4个月,直到省港大罢工结束,为支持省港大罢工,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推动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思月书院学童朗朗的读书声,以及当年接待罢工工人的喧闹场景,早已在岁月流逝中远去。但这座灰墙青瓦、颇具岭南民居风格的建筑,仍是老深圳人一脉相承的东门情结的承载地,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它就像是一台岁月留声机,既见证了东门乃至深圳数百年的变迁发展史,也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