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读书
【文化自由谈】
美食与读书
■ 尔雅
有几个关系契厚的朋友,等到都有空闲的某天,便一起出发,到某地去吃手抓。来回大概两百公里,耗时多半天。在时间长度上相当于外地游客的一日游。游客们的目标是观赏风景,拿着手机拍照,我们是为了口腹之欲。两者之间并没有优劣高低的区别,其实都是花了同样的时间来务虚。不过热衷于某样食物的人通常都不是坏人,他纯粹、简单、没有多余的心机。在某种意义上,他还是一个高尚有趣的人,因为世界的诱惑太多,人们都在忙碌,肯为了一道简单的食物而花费时间,恰好说明他真实,不虚伪。
《世说新语》里记载,王子猷夜访戴安道,坐了一夜的船,天亮的时候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口,却没有进门,又坐船回去了。有人就问他,走了这么远的路,好不容易到了朋友的家门口,为什么不见他?王子猷说,他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朋友无所谓了。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他和戴安道都是魏晋时代的名士。只坐一夜的船却不在乎目标,这是很高级的境界,与我等俗世的百姓没有可比的地方。我们是为了吃手抓,是贪图口腹的欲望,实际上也是物欲的外化,与魏晋的名士风骨相去甚远,但至少可以心向往之。我们生活在复杂的尘世,人们的欲望千奇百怪,拥有一个单纯的欲望也算是难得。
话说回来,我们寻找的那家饭馆里,手抓确实是非常的好吃。手抓是甘宁青及内蒙古、新疆地区的美食,是大块煮出来的羊肉,所谓手抓的命名,就是以手直接抓取,然后大快朵颐。据说手抓的源起是因为清代的一位皇帝到了甘肃,见到煮好的羊肉香气四溢,忍不住抓起来大嚼,随后就赐了手抓的名字。手抓由此以“圣恩”获得一个正式的名分。有些美食家考证说,之前手抓流行于乡野,没有机会进阶上流社会的宴享。不过这样的传说未必可靠。饮食的根本是为了求生,求生则必须对自然保持敬畏。西部以北地区,自古环境险峻,多游牧民族,征战兵戎,田猎放牧,经常逐水草而居,因此需要某种便捷实用有营养的食物,羊肉就是一种。以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羊也是人类生活里的吉祥物。《说文解字》里说:“羊,祥也。”以人类豢养的羊肉作为祭祀的牺牲,进而作为人类生活里的食物,也是具有仪式化指向的象征。
手抓的烹调很简单,基本做法都比较相似,但羊肉里所加的佐料各地有所不同,大体来说,越是鲜香的羊肉,所需的佐料越是简单,不过是葱姜、食盐等等寻常的几样。在烹调上的去繁就简,也与中国文化里大道至简的观念契合。各地的手抓我都吃过,都有各自的味道,若是与亲朋一起共享,则又在味蕾的舒爽之外,增加了别样美妙的欢愉。不过印象最深、吃的次数最多的是甘肃某地的手抓。那里的手抓是凉的,称为“冰抓”。羊肉熟了之后,放到冰柜冷藏,然后取出,切割成均匀的半圆形肉块,端上餐桌。初看无甚新奇,香味也不如热羊肉那样热烈,但一口下去,某种清香立刻在嘴里弥漫,羊肉筋道而酥软,牙齿稍稍用力,一大块羊肉便土崩瓦解,应声而化,那香味清奇顺滑,就仿佛置身于天高云淡、一望无垠的草场,身心顿时轻盈,确乎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酣畅。
万般风物经过胃,若是与人类生活里的精神愉悦比较,这话不显得高级。但我以为很有道理。人类都是群居的高等物种,饮食是本性里的一种,与我们热爱生活和艺术并不矛盾。最近闲读小品文,看到周作人写的一篇《北京的茶食》。文中抱怨因为商业的兴盛,北平城里的某种特别好的点心竟然买不到了。这让作者有点失落。其实吃不吃这样的点心并不影响日常生活。文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我以为这是很美妙的文字,也道出了朴素的真相。
只从饮食层面说,西北其实有无数的可以饕餮不已的物品,品类之盛,数不胜数。不过有时候,外来的游客未必能有确切的体验。周作人有一篇短文,正好写到了兰州。题目是《兰州通讯》,里面写到民国年间有读书人到兰州,有了新奇的体验:“住屋背山临河,课余辄持一卷卧岸滩读之,结果往往终卷未能记片语,盖由黄涛起伏,车声清脆,为之神驰。”如今,黄河和水车仍然在此,无数的游客来来往往,不过躺到岸边读书的人大概不多了。当然,周氏笔下的兰州只是一种简单的偏见,正如今天的东部和南方对于兰州的见识。
要是说起读书,兰州还真的很适合。正好翻阅清代的黄图珌所写的小品文《看山阁闲笔》,其中有《诗书》一节,说到读书的妙处。“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然亦有时有处,有情有景,不可不知也。夫明月当轩,清风拂户,有其时也。山静日长,云深径僻,有其处也。鹤和松间,蛩吟砌畔,有其情也。花笑阑前,鸟啼林外,有其景也。若至有时有处,有情有景,而后开卷诵读,其快乐又何可胜言哉!”
西部和以西以北地区,当然不能与北京比文化,与上海比高楼,或者与西安比历史,既是短处也是合理的差异性。但要论手抓的美味,就必须当仁不让。就读书来说,我也觉得占了充分的天时与地利。我们在慢节奏的生活里灵魂安宁,只是贪图某种简单的食物,正好可以泡一杯茶,临河而居,随手翻阅一册闲书,也是一种美妙的“无用”人生。
(作者系作家、教授)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