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悠悠金钱板
【乡情乡韵】
竹板悠悠金钱板
■ 文猛
爷爷说他余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到万县城(今天的重庆万州城),去他熟悉的西山茶庄,捧上一杯茶,听上一段说书,听上一段相声,最过瘾的是听上一段金钱板,在金钱板的呼来耍去中,在艺人诙谐爆笑的说唱中,度过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1983年6月,我进城参加中专考试,考完最后一门,遵照爷爷的叮嘱,赶到西山茶庄。台上果然有表演,竹琴《华子良传》表演完后,老茶客们说该金钱板上场了。
“菜子开花遍地黄,大路上走来武二郎,手提齐眉短梢棒,背上横背小包囊。好汉回家看兄长,前面不远景阳冈……”
说实话,《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这个茶楼,在这方舞台,在古老的长江边,竹板声声中,说中有唱,唱中有说,有川剧的韵味,有通俗易懂却妙趣横生的唱词,的确令人回味无穷。
金钱板的表演道具是三块小竹板。《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金钱板的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就是为了唱景致,唱风情,唱人物,唱故事,唱喜怒哀乐,唱天地人和。三块竹板既是表演道具又作伴奏乐器,响声给人一种清新、铿锵而又有和谐节奏的音乐感。艺人演唱,多用方言土语,要句句压韵,并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转韵。
金钱板的起源无法详考,有孟尝君弃武学文为讴歌解闷命童仆双剑敲打发展而来之说,有水浒中燕青花光路费临时用竹板边打边唱讨盘缠发展而来之说。比较得到公认的说法是,400年前“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始时流传之说。当时,巴蜀地区因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芜,清政府鼓励东部人口稠密地区移民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陕西等地,由官府出面组织,集体迁徙至巴蜀地区。为解除迁徙路上和垦荒时的劳累寂寞,湖广填四川移民中的文艺活跃分子发明了金钱板的说唱艺术。其情景和部队行军时文艺小分队说快板鼓舞士气很像。后来,这种在路上形成的说唱艺术逐渐成型,在重庆万州得到极大地发展和传承。
说得太远。
还是回到古老的金钱板说唱艺术的神韵中吧。
在万州赶场小学,课间操开始了。奇怪的是操场上领操的不是体育老师,而是从万州赶来辅导的老艺术家潘光正老师。潘老师手中金钱板一响起,台下几百个学生手中的金钱板马上和着响起。
几百个学生,几百张竹板,整齐的唱词,加上台上台下淋漓尽致的眉眼、肌肉、身段、指爪、腰腿、步伐等表演功夫,成为长滩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难怪每天总有远远近近的群众和曲艺爱好者慕名而来,观看盛景。微电影《传承》里面就有这样的画面,不是摆拍,是学校每天必须的功课。
金钱板在唱腔上充分汲取川剧高腔的部分曲牌和四川民歌、山歌、号子乃至昆曲、胡琴、灯戏、弹戏的优点,集众家之长于一身。
随着国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滚滚热潮,万州的竹琴和金钱板声名远播,很多文人墨客到万州,除了享受著名的万州美食三绝:杂酱面、格格、烤鱼,听上一段竹琴和金钱板是必须感受的听觉大宴。尽管当年融入很多万州人共同听觉记忆的西山茶庄远去,代之而来的是西山钟楼下的南浦剧场,每周都有万州的艺术家在那里表演竹琴和金钱板,如果你有缘甚至还有那么一点运气的话,就可以在那里听到金钱板的表演——
“巴渝所辖百多县,热闹不过成渝万,万州要算小重庆,四十八景摆当心……”
钟声悠悠,竹板悠悠,江水悠悠,伟大的高峡平湖给了万州最阔爽的江湖。
南浦剧场旁边是西山钟楼,西山钟楼前面是伟大的江湖,江湖前方是三峡,三峡前方是大海。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