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高考记

高考记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0-08-06 17:22:2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记忆】

高考记

■ 尔雅

六月某天,我骑了自行车往县上赶。30多公里,其间翻越一座山,一路上乡里人进城一般欢快。

到了县城,曲里拐弯,进到一条巷子里一户人家的院子。同乡小军正在等我,他租了这里的一间房子。接着小军开始煮面条。煤油炉上支一口铝锅,油烟在他脸上糊了一层,像是秦腔戏里的脸谱。为了欢迎我到来,他特意在面条里打了两颗鸡蛋。洗了锅,天色已晚,小军带我去考场看了看,路上碰见好多人打招呼,有些人问我来干嘛,我含含糊糊应一应,只说闲逛。

据小军得到的信息,今年报考人数增加而录取人数减少,因此更难考。他问我,可否买到玻璃瓶装的葡萄糖?我不知葡萄糖为何物。他解释说,葡萄糖用来口服,可以增加能量,一支一元五角,大家都在买。他又说,当然你是不需要的,你肯定能考好。

老实说,我自己可不这么认为。我初中毕业考入中等师范学校,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中课程,而且还得偷偷复习,因为我是乡里的老师,按地方规定,我这种有了“铁饭碗”的人不允许考大学。所以我以社会青年的名义报名,为了不让更多人知道,我还换了一个名字。连父母都不知道我要去考试,我骑车出门的时候父亲很不高兴,因为他的计划是让我去地里干农活,但我说要去县里一趟,他问干嘛去,我说去买个书。他就有点生气的样子。不过他和母亲可能隐约感觉到我的计划,因为我一个已在大学读书的堂叔给他们讲过,我要是不上大学很可惜。但父亲不以为然,大学哪有那么容易考上,另一方面,我已经是乡村学校的老师,吃的公家饭,经常有人来提亲,生活安稳,前景很明朗。我经常也认为父亲说得有理,不过心里还是不安分,世界太小了,我想翻过山,看一看那些陌生又神秘的地方。

晚上又见到一些同乡,他们手里拿着课本,挑灯夜战,看上去都很有信心。我越琢磨越认为自己来考试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过是安慰自己,还没开考就希望结束了。

第二天开始考试。我埋头猛写,也不知道对否。写完之后抬头,看到诸位考生还在勤奋作答,不免觉得惭愧,心想一定是自己无知才早早答完试卷。坐了一会,深感无趣,便起身交卷。到考场外找个隐蔽树荫,点一棵烟卷抽起来。我竟然比别人早交卷半小时多。连续几场考试都是如此。每场结束,考生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答题过程一片混沌,听大家议论,觉得自己好多题目都答错了。考前对大学的热切渴望开始冰凉,只想躲在人少的角落暗自感伤。同乡小军每日勤恳煮面。因为我对自己的答题情况比较模糊,所以他也对我的考试状态表示怀疑。但他接着又安慰我说,没关系,反正你是有饭碗的人,不像我们,考不上就是农民了。

第三天考试结束,我骑着车子回乡下,一路上骑得飞快,经过一面下坡时摔倒在厚厚的尘土中,等到爬起来,手臂和膝盖蹭破了皮,浑身上下都是尘土。我心里沮丧,甚至觉得自己就不应该去考试。到了家里,外婆恰好在,她是极疼我的,见我的样子吃了一惊。她也没有多问,马上去给我做了一碗荷包蛋。此时不知为何,我流下泪水。可能是我一直感觉到被疏离,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也始终未曾融入。我仿佛是一只徒然挣扎的飞蛾。我把之前的那些备考资料悄悄收纳起来,藏到土房的角落,暗自下了决心,从此之后还是老老实实干农活。又悄悄盘算,乡村里提亲的那些女孩子,我中意的是哪一个。想及将来某天,老婆生一堆儿女,我早起喝罐罐茶,吃油锅盔,白天教书,周末种地,过节时带上老婆孩子,到县城看看热闹,再到馆子里吃一碗面半斤肘子肉,也是很快乐的生活。还考什么大学,不想了。

那天我正在操场上打篮球,忽然看见两个妹妹从校门口进来,之前走了十几里路,气喘吁吁。还没等我说话,大妹妹大声说,哥哥,人家说你考了地区第一名。她手里举了一个信封,递给我。我一时间有点发懵,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又说了一遍。人们起初围上来,接着迅速地散开了,就像是奇怪的潮水。妹妹叮嘱说,这信上写着成绩呢,拿好啊。说完她们两个就蹦蹦跳跳地消失在学校门外的道路上。我拿着那封信,竟然有点羞愧,就仿佛做了贼。回到房间,打开来,上面是各科成绩和总分。数学成绩勉强及格,但其他科目成绩很高,尤其历史和外语,接近满分。

实际上,妹妹还没送信过来的时候,好多人都知道我的成绩了。因为我换了另外的名字,人们一时间还不能确定是不是我。人们互相打听,消息传得像一匹奔跑的野马。因为我是定西地区的文科第一名,并且比第二名的总分多出了整整20分,人们议论说,这个成绩在乡里从来没有过。人们又说,这娃狗日的就是厉害,从小到大,一直考第一名。

补充一下。那年的高考有两次考试,这是第一次,称为预选,通过的考生有资格进入一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考试,也就是正式考试。

预考之后到正式考试的一个月里,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事情甚至显得极富戏剧化。县上中学的一位老师,几次来找我,要求我算成他班上的学生。但同时,我的社交生活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学校里的熟人和朋友们突然变得客气,没有人愿意和我打篮球,女生们也不来问我英语题。学校的教导主任告诉我,学校不同意我去考大学。我父亲也很恼火,因为他掏不起我上大学的钱。甚至给我煮面条的小军也不那么热心地给我解答数学题了,因为他没考好,正准备来年再战。所以,这一个月中,我的学习效率非常低。

正式考试结束后,县教育局的一个干事叫我过去,他先是说,你这个娃娃不听话,我们不允许你考大学。接着他说,既然考了,那咱们就说好,你大学毕业了还回县上来,你看上哪个单位就到哪个单位,咱县上还有数不清的漂亮女娃娃,你看上哪个就哪个,成不?我说成。他说好,那就报志愿。我填志愿表,他在旁边看。志愿就一个学校: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半月后,正式考试的录取结果用毛笔写在红纸上,贴在县一中的校门口。那天我再次骑着车子到县上。人们挤在红榜前,像一群蜜蜂。当然,我的名字写在上面。只是,我不是第一名。我是文科考生里全县第二名。

这是1991年的事。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978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