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城情思
【心中的风景】
荷城情思
■ 陈玉障
夏花烂漫的季节,荷花开了。从邯郸出发,向南穿过古色古香的“成语之林”、浪漫的薰衣草庄园,跨过清凌凌的滏阳河,闻着那十里荷香,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北方小江南”便映入眼帘了。这就是秀美古雅的文化小城——磁州荷城。
莫名地喜欢荷,深深地,从骨子里。也许跟家乡有“荷城”之美誉有关。自古就有“南有古磁州藕,北有白洋淀莲”之说。“荷花之城”磁县享誉省内外,为河北省的“莲藕之乡”。磁县莲藕种植有着3000多年历史,据《磁州志》记载,远在三国时,磁州莲藕就被列入贡品,由藕吏督办,逐岁进贡朝廷,并演绎出“官路荷风”的人文景观,进而成为古“磁州八景”之一。据载:每逢夏季,城北官道两旁荷花怒放,荷叶如盖,绿柳婆娑。微风过处,荷叶颤动,荷花飘香,令人留恋忘返。在磁县诗史的传承中,自宋以后便代代有续,而越到后来,植荷、赏荷、颂荷、食荷越为普及。
清代官民植荷形成一个大的高潮。当时应邀来彰德府知府的华亭人廖风征的诗《磁州道上》,写出了当时官路荷风的壮阔和诗情画意:“夹岸垂柳四十里,方塘似镜藕花香。前河一雁惊飞起,人坐红桥古寺旁。”林则徐曾三次途经磁州,并在日记中写道:“官路两旁,渠水夹道,其清如镜,芰荷出水,芦苇掩隐,一幅天然图画也。”
到了民国十年(1921),县长刘孟扬开挖城渠,引滏河渠水入城,使城内的死海变为活水,并沿岸植柳,池中种荷。于是,磁县城内署衙、名胜荷花遍布,四海、城壕荷花连片。城郊近有赏荷亭,远有官路荷。
近年来,磁县围绕“荷花之城”“莲藕之乡”的产业发展定位,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拓展特色农业种植,在中华慈大街两边、漳河生态科技园区、白土镇漳河沿岸等重点区域,打造了万余亩莲藕种植基地,利用万亩荷花和百里荷香吸引众多游客,以点带面,再造冀南水韵荷乡,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一条新的渠道。
说起来,也赏过颐和园的荷、白洋淀的莲,但就是觉得家乡的好。片片荷塘和四周的青草、绿树、野花连在一起,五彩缤纷,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又似一幅明澈的水彩画。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文字都在为盛荷着墨,的确,它值得人们深爱且敬仰,我则更偏爱深秋家乡的荷——枯荷,那俱有风骨与味道的魂魄。一个秋日,着一件风衣,披一条围巾,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河池的人行道上,蓦然发现,在路两边的荷塘角落里寒凉的风中有一片片荷,一片片枯荷,几乎枝零飘落,几乎失去了让人动心的轮廓。此刻,我并没有体味到“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凉与冷清,相反,我看见了生命的另一种凄美与悲壮。
所有的物或人,当经历过岁月的馈赠与积淀后,会生出独有的静雅。而我,宁愿守着一只素毫,一张徽宣,一杯清茶,一盏孤灯,几本发黄的古帖……足矣。人生要得太多既不现实也是缺憾,太过完美了本就是一种错误,那稍显残缺的人生便是这秋的枯荷。一朵荷独守一池的圣洁,一城荷坚守千年的高尚。这河水是它的河水,这故土是它的故土。不妨把自己活成一朵枯荷,不为华丽,不为取宠,不为趋炎,只为坚守,只为信仰,只为懂得。
有人说这一池枯荷简直是一幅抽象画,看似零乱,却整齐有致,具有错落得当、疏密相宜的布局之美。我不免又感叹于它的枯去,一点点地萎缩,一天天地下垂;更敬佩于它的不卑不亢,枯而弥坚,最后仅存的一丝丝枝叶败落在水面上还是不失那特有的风骨余韵。
在盛开与衰败之间,在繁荣与落寞之中,我看见了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展现出的一种别样的风韵。阳光下的残荷,并不凄婉,枯萎的叶片在阳光里坚守着重生与希望,残缺中有了一种生命的激情,有了隐忍却更为让人心动的风骨,那是光阴赠予它的味道——历经岁月摧残,饱经人世风霜,脸上的光芒,却更加灼灼。
(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