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上扫江人
【身边的故事】
长江之上扫江人
■ 文猛
这个春天,那个有些拗口的疫情让我隔离家中,我有了太多的时间伫目我们的城市、我们的长江,疫情防控的通告让长江上没有了昔日的百舸争流,我突然发现依然还有船在穿行,仔细一看,那些船除了后面的编号,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江洁。
说实话,守望着长江,看到波光清清、江鸥翻飞的湖面,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切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三峡清漂人,他们在水中,我在岸上。
静静的春天,静静的城市,让我再次想到眼前这条江,江上这群人……
站在清漂码头上,仰望天空,星星点点,环绕城市的西山、南山、北山、太白岩上独具匠心的灯饰,依山而上的城市街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万州大桥上的桥灯,江面上的航标灯,一方方码头上停泊的船灯,倒影江中,湖映江城,城在湖中,唯一想起的是诗人郭沫若的诗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街灯……”
朝九晚五风轻云淡的生活,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关注那一个个远去的清晨,感谢这群清漂人,是他们引领我等候一个清晨。天空之下,大江之边,一湖灯,一湖城,一湖风,一群人,我感受着重新涌起的蓬勃朝气、黎明的喜悦。
检查口罩,测量体温,喷洒消毒水……
严峻的疫情弥漫天空和心空,你们还在坚持长江清漂?
清漂队队长和清漂工们告诉我,疫情警报在中国大地上拉响,长江上所有的船只都抛锚停在了港口,他和他的清漂队却没有停下来。他们说,我们就是给长江扫江的人。大街上的环卫工,会因为风霜雨雪在家休息吗?他们是大街的环卫工,我们是大江的环卫工,给城市一条干净的街,给长江一汪清澈的水,这是我们的职业。农历正月初六,政府考虑安全和疫情传播等多种因素,通知我们停止清漂。开始几天,大家还坐得住,但一看到江面上漂浮的垃圾,一想到那些江上一直停泊的船只如今装满了污水,大家的心中就不禁杂草丛生。走上清漂码头,走上清漂船,我们的心才踏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大家一条清澈的长江。
太阳出来啦!江城难得的春天的阳光洒在阔爽的江面,金灿灿的,我的心也如这金波一样,通体明亮。
船离开码头,逆水而上,我突然想到这个春天那个最令人热泪盈眶的词语:逆行!这些朴实的长江清漂人,他们不也是这个春天的逆行者吗?
茫茫的平湖江波之上,只有他们的清漂船和岸边清漂的小渔船。过去他们清漂,过往的船只会鸣笛向他们致意,今天的江面,静静的,同着岸上静静的街道。
队长鸣响汽笛,为自己,为大江,为城市。
那么大的船,在清漂人的手下,就如一把灵巧的铁扫帚,船过之处,江面清爽,垃圾顺着履带乖乖进入垃圾舱。碰到一些粗的木棒、大的树兜,他们就用铁钩调整履带向上爬的方向,让它们顺从地进入垃圾舱。
尽管大家都戴着白色的口罩,依然遮不住黑中透着红、红中透着黑的脸,我突然发现“饱经风霜”一词用在他们身上很是单薄。我们描写高原人爱用高原红,对这群长江边的清漂人、老船工,我想到的是长江红。
今天却是满眼长江蓝!
春雨初歇,蓝天白云在天上,碧水清波在江面,江南江北依山而建的高楼大厦,环拥这湖水,运动场一般守望着这一汪碧水。尽管因为疫情,今天的平湖格外安静,但是这汪碧水永远是城市大客厅,迎候着南来北往的巨轮和客人。
“白龙滩不算滩,提起桡子使劲扳。千万不要打晃眼,努力闯过这一关。……”
川江号子从驾驶舱传出来,唱得我热血沸腾。队长说,每当他们完成一片水域的“漂情”,走向下一片水域,他们总会吼几段川江号子,何况十多天隔离家中,吼上一嗓,让他们一下忘记了疫情的阴霾。
但愿川江号子的力量能够荡去我们心中的阴霾。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