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采购的机遇和挑战
【首届公共资源配置中关村论坛议题①】
编者按:
在近期举办的首届公共资源配置中关村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公共资源配置理论突破与创新实践这一主线,就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配置方式的选择和路径、PPP项目采购的机遇和挑战、政府采购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研讨交流。本报特刊发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PPP项目采购的机遇和挑战
嘉宾:
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PPP委员会主任 毛林繁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崔志娟
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孙丽萍
北京盛世宏明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吕海彬
主持人:
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孙洁
建立风险分担、收益分享机制
主持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个PPP项目,投资规模达10多万亿元。但是,这样大的项目规模,怎样才能有序开展呢?我认为有必要理清PPP这一概念。有请毛林繁主任发言。
毛林繁:引入PPP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一直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PPP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4年发起,当时研究者对英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进行逐项梳理,反问其是不是必须由政府来提供?他们研究后划分了两类:第一类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其中又包含两种,即必须由政府亲自提供的和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的;第二类是无需政府提供,可改为市场主体提供的,即市场化。我国引入PPP机制,就是通过市场倒逼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调整,从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PPP更是一种国家治理手段。
崔志娟: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家非常关注政府债务问题,担心造成大量的政府隐性债务。我认为,真正做PPP,做真的PPP,是不会直接形成政府负债的;如果做的不是真正的PPP,实施方案中出现明股实债、保底固定承诺等,那就可能形成政府债务。
我国开展的PPP与英国等国家的PPP有什么不同?我国政府推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是单纯的政府融资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政府购买服务,这种购买服务的支出承诺,我们称之为政府支付义务,不是政府债务,这可能不同于国际上以融资为目的的PPP合作方式。关于BOT类项目,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明确,在符合使用控制的前提下,要把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资产认定为政府的资产,同时也将其认定为政府的负债,这与我们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推行PPP是不一样的。因而,PPP项目要建立风险分担、收益分享机制,要按照社会资本提供的公共服务绩效来支付对价。我们不能把PPP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在PPP爆发的年代感受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
主持人:作为市场主体,无论是什么身份,在PPP爆发的年代,一定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吕海彬:确实如此。关于机遇,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一是PPP项目采购最大的机遇来自国家支持,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力。二是大体量社会资本的认可。PPP项目体量大,投入和产出比高,大的央企和上市公司等对PPP非常认可。三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例如,过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政道路建设产生收益较低,但市政道路项目里涉及的路灯等设施建设,在4G、5G技术发展成熟后,路灯灯杆上可以安装信号装置,进而产生收益,这部分收益可覆盖一部分产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往不能产生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来有望获得收益。四是给政府存量资产的合理利用也带来机会。对于大剧院、体育场馆等闲置率较高的社会资源,如果采用PPP方式,委托给社会资本运营,举办演出、演艺等活动,运营效益将大幅提升。
崔志娟:最大的机遇就是通过PPP,为社会资本提供创新机制。通过PPP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政府支出,促进产业调整,这也是我们引进社会资本的最根本目的。所以,PPP契合国家发展的一个机遇——创新,包括PPP模式的创新、资源配置的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双方理念的创新,而不能简单把PPP作为融资工具来看待。
孙丽萍:我们是PPP“盛宴”的亲历者。说到机遇,PPP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抓手,通过优化传统模式下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各地一次性、分割性的工程建设购买带来更多机遇。
机遇与挑战向来都是成双成对出现
主持人:机遇与挑战向来都是成双成对出现。谈完了机遇,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挑战及应对之道。
毛林繁:一个PPP项目,从投资、建设到运营,漫长的周期中隐藏了大量风险,如融资风险、项目执行风险,以及我们至今尚未预见的第三种、第四种风险。怎样解决PPP项目风险?依法依规是前提。当然,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我赞成结合新形势,对法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调整,降低采购风险。
目前,另一个现象是,有大量PPP项目没有吸引社会投资人的关注,这也说明PPP项目确实有风险。所以,PPP项目的识别问题是关键,其核心在于“物有所值”评价。PPP本身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二是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供给。但现在一些部门推出的物有所值评价方法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崔志娟:我认为,要培养各个行业的优秀运营商,通过优秀运营商参与PPP项目来重构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PPP整个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价值。
孙丽萍:PPP项目中,开展社会资本采购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到底要招什么样的社会资本?也许更取决于政府机构领导对项目的认识。有时,因了解不足或不够专业,项目边界条件设置得可能较为片面或不合理。这就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参与,帮助政府和社会资本制定合理的边界条件,提前分配好项目风险。此外,PPP项目识别阶段的两个论证和方案批复,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政府在上项目时,觉得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更为简便。这都是我们在采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PPP项目采购与以往的货物、服务、工程采购有很大不同,采购目的是选择一位合伙人,通过合伙人完成政府未来要做的工作。因此,政府在选择合伙人时,可以允许其收费,在使用者付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给予补贴。这里涉及的财政资金一定会纳入财政预算。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提出,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将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政府跨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这预示着PPP项目未来的支付有了政府方面的保证。如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就会为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极大便利,解决过去PPP项目中“新官不理旧帐”,只能融到短期资金、难以匹配长达二三十年的项目等问题。再辅之以PPP项目政府采购制度规范,相信这些挑战会迎刃而解。
(文字/韩馨仪)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