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痕
【讲政采人故事】
大爱无痕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员工解继涛人物小记
■ 杨春燕
一个初冬的早晨,笔者应约来到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
大连路515号的窗外,连日的雾霾挡不住行人脚步匆匆,不少人出了地铁站径直走入采购中心大楼。早就听闻采购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政采队伍人才济济,许多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听说这次要采访的这位政采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有不少故事,笔者心里也充满了好奇。
一位讷言敏行的工程师
第一次采访见面,坐在对面的解继涛一直谦逊地笑着。他应该很好说话,采访过程应该很顺利——笔者心里一边想着,一边结束了寒暄,可刚开头问了几个问题,就感到了此次采访的棘手。
“听说您负责的采购项目很成功,有什么经验或是小故事能分享一下吗?”
“做那些采购项目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觉得做好是应该的,谈不上成功不成功……”解继涛还是微笑着,诚恳的神色让人无法质疑反驳他的回答。
再换种方式提问。
“那您记忆中有没有比较自豪的采购项目,完成之后获得了哪些荣誉?”
“嗯……有些确实做得还可以吧,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但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应该说是团队的功劳吧。”
无论怎么提问,解继涛都只寥寥数语,所有回答万变不离其宗,意思都是:“我只是个普通工作人员,我觉得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采购中心领导对他滔滔不绝的介绍,手里现在还有厚厚一摞他的先进事迹材料,我差不多已经开始泄气了。低头看了一眼材料,上面写着“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一科副科长……2016年荣获‘上海市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完成政府采购项目上万批次,采购金额超过25亿元,组织采购的‘上海市市级医院急救综合诊治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全国政府采购精品项目奖……”
这时,他忽然站起来说:“茶水冷了吧?我给你添点热水。”末了还细心地加上一句:“红茶要喝热的。”
在他转身倒水的刹那,我脑海中跳出“讷于言而敏于行”几个字。转念一想——或许,这样不善言辞、朴实谦逊的工程师工作时会少了几分功利心多几分真心实意吧。直奔主题谈荣誉无法展开,也许只有回到采购工作本身,他才能放开胸怀。
“你们做的那个‘上海市市级医院急救综合诊治能力建设’项目应该很有意义吧?听说今后这些三甲医院急诊中做的检查结果都可以互相认可,患者换医院时不必再做重复检查了。当时做这个项目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
这一次他终于没有设防,对手头工作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一位精益求精的政采人
“你说的没错,这个项目本身是上海市政府惠民工程,刚承担这个项目时,确实困难重重。”解继涛告诉笔者,这个项目是由申康发展中心牵头推进的,将9家三甲医院的急诊设备采购做“合并同类项”似的集中统一采购,希望可以发挥采购规模效应,而且统一设备之后,各家医院的设备通融性将大大提高。
这本是一件对各方都有利的好事,但这样的采购方式,事实上与现有的预算管理相矛盾,考虑到可能会带来预算管理上的麻烦,9家医院都很“忐忑”。再加上这些医院以往采购方式是“自家买自家用”,现在变为“大家一起买”,中间凭空多了采购中心一个环节,大家对政府集中采购环节不熟悉,采购时间肯定会延长不说,还担心医疗设备本来是众口难调的东西,采购中心做“强行归类”后,集中采购的设备与自己医院原有设备通融性到底怎么样,医务人员今后使用会不会不习惯等等一些问题。
一边是医院顾虑重重,另一边设备供应商们也有些排斥,他们觉得以前没跟采购中心打过交道,不清楚采购中心工作的“路数”,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某些原因,在这样的“捆绑式”采购过程中被踢出局。解继涛告诉笔者,虽然之前对此次项目难度已有心理准备,启动后,才真正感到举步维艰。
“你们之前没想到医院顾虑会这么多,协调难度会这么大吧?”
“确实是这样。不过项目我们已经接手,就一定要做好。既然医院有顾虑,我们就主动召开标前会议,将项目要求和注意事项仔细告知医院采购人员,甚至直接上门、反复沟通,一点点打消顾虑;遇到难协调的问题,再想方设法调动各个层面力量来协调,比如与预算管理有矛盾的问题,我们后来就请市财政局来协调。”
打消顾虑光靠“磨嘴皮子”还没用,要真正提高采购效率,还要靠项目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推进——比如,首先要保证项目需求中的技术指标不存在歧视性内容,能够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合格供应商。
为此,解继涛带领团队加强项目方案和技术需求的源头管理,希望在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变“众口难调”为“众口可调”,不过有些医院不理解,有几家医院设备技术指标三番两次的要,但不管怎么要就是要不到。后来他从侧面了解到,原来有的医院担心采购中心了解技术指标后会不会故意设置门槛,有意避开指标,让原来使用的设备公司在招标中落选。
“我们经常会碰到的情况是跟医院要了半天,最后拿到手里一看,外围数据不少,但是核心数据还是缺那么几项。”
“那实在要不到怎么办?”
“一次要不到,就要两次、三次,自己实在要不到,就想办法‘曲线救国’,最后让申康发展中心帮忙牵线搭桥。
“你们做这些事情是本着对医院负责任的态度,却偏偏遇到这么多不理解,有没有想过与其这么累还不如能要到多少数据就多少数据,按部就班走完之后的采购流程就好了?”
“呃……”解继涛搓了搓手,腼腆地笑了一下,接着说:“这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如果是医院自己采购那是一回事,但是现在通过采购中心搭建的平台来采购,项目就一定要精益求精,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接着告诉了笔者一件事。了解到参与这次项目的很多供应商习惯于制作纸质标书,不熟悉电子化采购流程,于是解继涛自己制作课件给供应商上了两次课,“手把手”一步一步带着大家把所有网上投标的流程走了一遍,反复强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他接着解释道:“网上投标每个环节都不能疏漏,就比如说上传资料看起来很简单吧,但供应商就出现了上传资料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是简单的‘试错’,一旦在投标操作中出现,则有可能直接导致开标后废标的问题。”
据说,不少供应商事后都说吓出一身冷汗,庆幸先预演了一遍。看到自己的工作终获信任,解继涛也终于可以跟采购人说出心里话——“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只希望通过尽心尽力的服务,让每个采购人满意,让经手的每一分纳税人的钱花得实实在在,这就是我们工作意义所在。”
话说得平淡朴实,但工作中大家都知道解继涛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只要经手的项目,他都要求大家每个步骤、每个细节不能有任何纰漏,要在招标开始之前就把工作做足,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都提前考虑到,不是就招标而招标。
在负责2015年上海市公务用车采购“四定”项目时,一起工作的同事就领教了他这种工作前移、精益求精的作风。单就针对公务用车维修情况,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跑了近30家单位和企业做调研,只为在招标开始前有第一手资料,能全面掌握全市公务车的品牌、数量和每个品牌4S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人无备虑,不可应卒。解继涛告诉笔者,比如项目中提到黄浦区有唯一一家车辆维修点,他亲去实地调查后才发现现在这个点已经撤了,需要考虑到邻近的区去布点,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关起门来招标,最终招标效果的满意度肯定会受影响。
“政府采购这一行,很多事情干多干少全凭己心,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这是解继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位播撒大爱的慈祥父亲
大家都知道采购中心的工作忙,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不过熟悉解继涛的人都知道,这两年他不加班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开工”,实在做不完,就干脆把工作带回家。这个变化要从3年前,家里来了一位新成员谈起。
他没有大谈特谈孩子加入新家庭的前因后果,甚至不愿多谈孩子的情况。提起话头,就能看出解继涛对这个话题本能的排斥,这是一种近乎直觉的反应。同样身为父母,笔者能够体会这份对孩子的保护。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的礼物。可能上天安排她与我们连结方式和一般家庭的有所不同,别的孩子是自出生那一刻就降临到了父母身边,而她,却是在人生走过9个年头之后,才走进了我们的家庭,但迟到总比缺席好,我们只要确信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是相扶相携的一家人——她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她。”
不过,年幼的孩子首先是柔弱的,需要保护的,特别对于这个家庭来说。
为了让女儿能够正常说话,他为孩子找上海最好的医院、最专业的大夫。经过前后两次手术后却发现,要让孩子正常说话,这才刚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他马不停蹄,又去请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专家做发音训练,效果还是不佳。对于一个在福利院长大、曾被当作残疾人的小姑娘,这个孩子似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遗忘了,语言的障碍使得9岁的她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了幼儿水平,小小的心门也紧紧关闭着。要让她学会正常说话,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专业训练,更需要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
认识到这一点,教孩子说话解继涛和妻子没有再假手于人。怎么进行系统专业的语音训练,他们多方学习、一点一点摸索;如果一次教不会,就教十次、一百次……
“这个过程大概延续了多久?”
“一年半左右吧。”
“这个过程很煎熬吧?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吗?”
“真的有很多很崩溃的时刻……我们也曾经在心底埋怨过,为什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是说不利索呢?但是看着孩子的眼神,又有了再多努力一次的坚持。”
备尝努力的艰辛,才愈知成功的甘甜。
解继涛说,他和妻子永远都忘不了一幕。那天下午,他们和孩子在小区散步,已经越来越开朗的女儿不一会就和一个小伙伴跑到一边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只见女儿飞奔过来,激动得小脸通红,声音发抖地对着他们大声喊:“爸爸妈妈,刚才我说的话她听懂了!真的听懂了!”他和妻子对视一眼,眼睛一红,久久说不出话来。
刚跨过了这道坎,学业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一个已经9岁的孩子,一个字不认识、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办?
解继涛还是手把手,从“1+1=2”开始教。在家里为女儿开起了“预备班”,甚至把在老家曾当过老师的父亲也动员到上海,一家人一起开起了补习班,通过半年的恶补,孩子终于能够进入学校学习。
“现在学习能跟上吗?”
“起步实在太晚,还是比较吃力的,我现在每天生活都围着她转。”他说,也曾尝试把女儿放到外面的补习班,还找过家教,但效果都不佳,最后干脆和家里人商量自己在家里开课——每天课后,孩子的所有课程他们都要再上一遍;每个假期,都要把下个学期的课程先教一遍。”在这样的努力下,女儿现在已基本适应学校节奏。
以前的解继涛并不是那么热爱旅游,但现在一遇到寒暑假,他一定带着孩子在路上。去年寒假去的是长白山滑雪,今年暑假去的是北京、西安……平时只要有空,就会带孩子去游乐园到处溜达。“在她生命的前9年我们无缘参与,与同龄儿童相比,她缺失了很多很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她一点一点补起来。”
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见证一个生命的蜕变,以后的路还有很长。而实际上,在公益的路上,解继涛已经走了很久。
他曾向湖北省公安县某福利院一次性捐款30000元;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朋友闲聊中得知某公益组织正开展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助学活动,他二话没说就参加了,9年来,每年他都为捐助的学生汇去1600元。
“跟那位湖南省凤凰县的学生联系过么?”
“有,不过不多。”
“是你联系他,还是他主动联系你?”
“是他先联系我,他通过公益组织给我转交了一封亲笔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可能不会有任何联系。”
“为什么不联系呢?你难道不想知道他的情况?”
“不,不是这样的……”,腼腆的笑容又浮现在他脸上,“我提供的帮助其实是很小的,并不因此而具有影响或是参与他生活的资格,或者说,我不希望他本人对这点小小的帮助有任何心理负担。”他接着又喃喃自语似地补充道:“尽量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安心读书,再说捐助这点钱对我来说没什么,不算一个事。”听说对方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很快就要走上工作岗位。
(作者单位:《上海后勤》杂志社)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