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车采购转型记
从几家争鸣到百花齐放,从以洋品牌为主到自主品牌加入,从崇尚大排量、高配置到强调节能与环保,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中国公务车采购也在转变:采购方式逐渐实现市场化,采购对象趋于多元化,采购车型突出节能化。
1949年~1979年:公务车需求催生轿车工业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坐的车辆许多是解放战争时期保存下来的。1949年初春,毛泽东主席进入北平(从1949年9月27日起北平改称北京)阅兵时,乘坐的就是敞篷吉普车。随后,前苏联的吉斯100型和115型等陆续引入中国。
乘坐进口车,是在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制造汽车实力背景下的无奈选择。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我国自己生产汽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53年,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指示下,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兴建。在1956年国内首辆解放卡车CA10下线前,毛主席提出了开发国产轿车的希望。随后,时任第一机械部部长的黄敬提出了试制国产轿车的计划。1958年5月12日,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试制成功,毛主席与林伯渠试乘后提出修改意见。2个月后,第一辆红旗车CA72下线。
当时,一汽造轿车的初衷主要是为满足公务用车需求。一汽开发轿车的目标有两个:一种是大排量的轿车,供国家领导人和驻外使节使用;一种是普及型轿车,供各部门公务和接待外宾使用。从某种角度说,正是公务车的需求,才有了中国轿车产业。
此后一段时间,红旗车是中国公务用车的不二选择。后来,上海牌轿车、北京212吉普车等陆续加入我国的公务车队伍。
1980年~1994年:“南桑北奥”树“官车”形象
我国老汽车人陈祖涛在《我的汽车生涯》一书中回忆说,1982年6月,邓小平以一句“轿车可以合资”的批示,为国内合资轿车大批量生产开了绿灯。上海大众、北京吉普、广州标致成为第一批合资的汽车企业。随着产品的逐步增多,我国公务用车有了更多品牌选择。
1985年,我国引进的第一个汽车品牌桑塔纳实现本土生产。在1994年正式取消“汽车控购”前,由原国家计委和全国各省市区计委统购统分的本土产桑塔纳,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拿下我国60%以上的公务车市场。1988年,奥迪授权一汽生产奥迪100。1989年9月第一辆奥迪车下线,当年就生产了几百辆,迅速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这个时期,随着国家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拥有车辆的管制放松,地方政府自行采购的进口车大大增加,大量进口轿车涌入中国。当时盛行的有丰田、尼桑(现为日产)、皇冠、公爵王等。
尽管公务用车品种日益丰富,但是桑塔纳和奥迪仍占主流。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南桑北奥”。这两个品牌不仅先入为主地塑造了“官车”形象,还极大地影响到后来私人的购车选择。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官车”形象一直是这样的:尺寸较大的黑色三厢轿车,内部宽敞,外形方正、大气而内敛,排量因级别不同有所差别。
在这个阶段,轿车仍主要是满足各级政府和国营单位的用车需求。直到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才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轿车开始走入普通家庭。
1995年~2002年:合资品牌拼抢公务车市场
自上海大众尝到合资的甜头之后,更多国外大的汽车企业瞄上我国汽车市场,积极与我国汽车企业合资。不少品牌将公务车市场作为中国市场的重中之重。
尽管奥迪在公务车市场分走了一大块蛋糕,但随着公务车配备标准相关文件的出台,其他一些合资品牌也进入这个市场。
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出台,我国开始制定公务车配备具体标准,对于不同级别干部的座车配备第一次有了排量和价格的限制。1999年,我国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不同级别干部的车辆配备标准,并首次提出政府采购的概念。
“不同级别的干部坐不同的车”的规定,给更多轿车品牌提供了机会。比如上世纪末在我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雅阁逐渐走进政府采购的视野,第五代帕萨特B5轿车的热销也树立了其在公务车市场的地位。捷达、富康、桑塔纳则被称为“老三样”风靡全国。
2000年以后,轿车车型丰富了,但公务用车仍然集中在合资品牌车型上。
这个时期,公务车型趋于多样。可采购的轿车品牌增多了,但仍以合资品牌为主,自主品牌如红旗、中华所占份额很小。
2003年~2007年:自主品牌进入采购名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迅速发展。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提到“自主创新”。一些汽车行业专家把推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2004年视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元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越来越希望打破壁垒,进入公务车市场。
2002年出台、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使政府采购第一次有法律可循,并使政府采购由零散向集中转变,采购更规范、更透明、更经济。该法律有关条款规定,获得政府采购的前提是进入集中采购机构公布的采购目录。
2003年以后,自主品牌汽车进军公务车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奇瑞新东方之子掀起“新公务运动”;中华骏捷凭借成熟的外观和较好的性能打入公务车市场;哈飞赛豹成为哈尔滨政府指定公务车……这些都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2007年1月22日,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13个自主汽车品牌入围政府采购目录。2007年5月,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与一汽轿车、华晨、奇瑞三家汽车企业协商,确定采购自主品牌轿车———奔腾、尊驰1.8T和东方之子各100辆。这是2006年11月份这三家企业成功进入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以后获得的大订单。
2008年至今:节能、环保成趋势
2008年下半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详细措施的通知》,指出要降低公务车配备标准,一般公务车排气量要在1.8L(含)以下、价格要在16万元以内,机要通信用车排气量要在1.6L(含)以下、价格要在12万元以内。
2009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公布,38家厂商的多种品牌车上榜。国家公务车采购更加突出地倾向节能环保车型与自主品牌,华晨、长安、吉利、比亚迪、长城、奇瑞、江淮等企业的产品均榜上有名。自主品牌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入围车型的50%。
审视该协议供货名单,不难看出国家对购买与使用小排量车的政策导向。公务车采购突出了1.8L和1.6L以下车型的具体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协议供货名单首次提出鼓励采购新能源车,比亚迪的F3DM双模电动车、长安的混合动力车杰勋、一汽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等车型成为第一批“幸运儿”。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