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圈内的清华人】
编者按:暮春四月,清华迎来百年华诞,也迎来了从各地归来的莘莘学子。百年间,清华在风雨中成长,从一所“留学预备学校”转变成今天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如今,她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勤耕于各个领域。本期特别推出“政府采购圈内的清华人”专题,选取了专家、集采机构及供应商代表各一人,向读者介绍那些为政府采购事业奉献出青春与智慧的清华人。
一面图片影像展板展现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展的历程。cnsphoto供图
图为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星”命名暨纪念雕塑落成仪式。
图为清华大学内声明科学馆。
于安:连接政采与清华的纽带
本报实习记者 乐佳超
“清华百年校庆的意义已经超越一所大学的庆典,接近于一个国家的庆典。”正值清华百年庆典之际,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在于安看来,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清华校史也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段篇章。而清华大学显赫的历史地位和对国家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则是清华大学教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源泉。“就像我们对祖国的发展怀有自信、希望和期待一样,我对清华的发展也有着同样的自信,坚信她能发展得更好。”于安如是说。
感觉得到,于安对其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他目前所在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人文、制度、工作和研究的环境。这里既有包容性、多元化的学术氛围,又有着恢弘的气质和远大的志向,在他的身边,还有一群成就非凡的教师和高素质的学生。“这里是文科最容易发展的‘沃土’,因为校园文化和环境更能让人有向上、创新的动力,也会更勇于挑战自己,同时,我们的校友还会有强烈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这些年来,我的工作成就正是得益于这个难得的工作环境。”作为清华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院的文化和环境让于安庆幸当初的选择。
作为打造综合性高等学府十分重要的一步,1995年,清华大学开始恢复法学教育。次年年初,于安加入了当时的清华大学法律系,并把研究政府合同作为在新单位工作的业务新起点,而这一方向的主要延伸题目就是政府采购。
“刚到清华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学生。”于安回忆道,当时,法律系的第一批学生都是清华大学从工科学生中精挑细选而来的优秀代表,他们综合素质高,受清华工科的影响很深。由于此前于安接触的学生大多是文科出生,因此起初他并不确定这些有着深厚工科背景的学生能在法律领域走多远。但在随后的教学中他发现,这些学生接受工科教育后所建立起来的学术观念对学习法律很有帮助,其中一部分学生更是把原有的工科学业背景与法学做了良好的结合,且这些人后来在法律界或政治管理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由此,于安真正感受到了清华工科教育的成功,这种教育对科学信仰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教书育人,刚从国外学成归来不久就加入清华的于安还在考虑,如何能将自己在国外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带入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初我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比较侧重于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更多地需要通过与市场主体进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政策目标并提高行政效率。”探索在国外的所学与中国需求的结合点,于安开始从理论的角度研究政府的合同问题。政府合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就是政府采购合同,因此这也成了于安与政府采购结缘的起点。
当时,国内正在推进制度改革,这些制度改革也引起了于安对政府采购的密切关注。在这些制度改革中,有两部法律与政府采购息息相关。一部是1999年3月通过的《合同法》,这部法在制定时对纳入政府采购这类行政性合同有所涉及。另一部是1999年8月通过的《招标投标法》,这部法实际上也涉及政府采购。“虽然我没有参与这两部法的制定工作,但是一直十分关注。可以说,这些前期的研究工作为我后来参加《政府采购法》的起草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9年,于安成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政府采购法》起草顾问组成员。“我是从政府职能改革的角度来关注政府采购的。”于安告诉记者,如何使政府借助市场机制来提高实现职能的效率,是他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的研究角度。
作为一名政府采购圈内的清华人,于安把自己在清华潜心研究的成果带到了政府采购领域,并积极为我国政府采购事业建言献策。同时,他也把自己从政府采购工作中了解到的信息和经验带回清华研究、论证并传授给更多的清华学子,成为了连接政府采购和清华的纽带。
郭俊杰: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
2011年4月24日是母校清华百年的生日。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再次走进了春意盎然的清华园。校园内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欢庆气息,无论是年近古稀的老学长,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弟学妹们,今天都以校友的身份欢聚在一起,共同庆贺和祝福母校百年生日的来临。
1998年,我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这里度过了7年美好的时光。上学期间,母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不但教会了我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学风和踏实肯干的做事风格,更使我明白了为人和做事的道理。在清华园中受到的熏陶,至今仍然使我受益匪浅。
在母校迎来百年生日的日子,当我重新漫步于清华园,站在古色古香的工字厅前面时,往日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刚到清华时看到偌大的校园,我的兴奋和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新生军训之后,面对新的生活我感到迷茫和彷徨。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下,我开始适应清华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的学习作风。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早上6点我就到图书馆前排队占座自习;在课堂上,我与老师、同学就一个课程问题进行争论和探讨;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下,我坚持到东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的引导下,我也逐渐完成了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的转变。
毕业之后,我从事了政府采购工作。作为一名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来到机关部门的年轻同志,当面对政府采购这样一项完全崭新的工作时,在清华养成的习惯促使我认真思考工作中的问题,积极转变角色。我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谦虚谨慎,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岗位的要求。在工作岗位上,我坚持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踏实工作,多做少说,以事实来展示自己。同时,我认真思考,专心研究政府采购的难点热点问题,争取提出合理化又便于操作的建议和意见。几年来,我从政府采购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百年沧桑,弹指一挥间,面对新的征程,我无限感慨:政府采购是一项新兴的工作,我将继续在此领域奋勇向前,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作者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同方:根植百年清华
本报记者 梁爽
“尽管已经走下讲台、投身实业多年,但我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清华。因为同方与清华本就是血脉相通、荣辱与共的。”作为在此求学、任教7年的清华“土著”,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健航对母校与同方的渊源可谓了如指掌。
他告诉记者,同方电脑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清华大学计算机工厂,我国第一台DJS-130计算机就诞生于此。可以说,这里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研制和生产基地,曾参与了几代国产计算机的开发、设计、研制和生产。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上世纪90年代之前,清华大学每年都会产生很多技术已经成熟的科研项目,但因为经费和经营模式的限制,不得不被束之高阁。在那段日子,空有一腔抱负的清华学子们面对这样的现实,也只能扼腕叹息。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清华学子们实现产业报国理想的希望得到了实现。李健航告诉记者,每年8月,学者们都会相聚在清华大学的“同方部”祭拜孔子,表达“儒有合而志同方”的儒家哲学思想和“志同道合,报效国家”的深远涵义。这里,便是“同方电脑”品牌的起源之地。
“同方成立后,生产的第一台电脑就是为时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量身打造的办公用机。可以说,朱总理既是同方电脑的第一个个人用户,也是同方电脑的第一个政府采购用户。由此也奠定了同方电脑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渊源。这是我们所有同方人的骄傲!”说到这里,李健航显得十分自豪。
1999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制、同方电脑生产的“探索108”集群计算机一举打破了洋品牌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垄断。量产后,“探索108”集群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气象、网络信息、公安、国防等领域,成为我国早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服务于政府采购的最佳实例。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依托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现在,同方电脑已经成为我国IT领域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各个领域。
一段时期以来,同方电脑产学研成果得到了政府用户和普通市场客户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可信安全计算方面,作为一直倡导并引领安全电脑策略的厂商,同方电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成为国家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根在清华、依托政采、面向世界,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方电脑会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风骨,凭借优质的产品,不断开拓市场,践行产业报国。”李健航说道。
乐佳超:偶遇百年
晚春的北京早已有了几分暑气,跨入清华的西大门,走在林荫遮道的清华路上,内心的浮躁渐渐褪去,随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喜庆气氛。路边灯杆上挂满了“百年校庆”的条幅,身边不时走过为百年校庆忙碌的身影,校园内随处可见为百年校庆特别安置的各种雕塑……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置身其中的人们,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她百年来最为重要的日子。
站在清华的二校门前细细体味,一股无形的气势渐渐从这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上升腾,它庄严、肃穆、令人尊敬,却不盛气凌人。这是百年历史的沉淀,是百年文化的熏陶,更是百年来无数师生教学相长的见证。
走过二校门,其后的教学楼中此时正在举办一场论坛,让人不禁感叹,这百年的积累,让清华的底蕴何其深厚。且不论清华的名人,也不必赘述清华的种种历史故事,管中窥豹,单从此次清华百年校庆的活动方案便可见一斑。短短的半月间,清华将举办19项大型活动以庆祝建校一百周年,而这些活动中又涵盖了文化、艺术、天文、化学、经济、法律等等领域,且参加活动的人士也是各行业的顶尖精英。只此一项,恐怕就足以令众多学校感叹: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早就听闻新清华学堂将于本月22日举行落成仪式。对这个清华百年的“起点”,我神往已久,不禁想先睹为快。待到近前,发现早已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纷纷在此驻足,合影留念。最令我惊喜的是,在拍照的人中,竟有两名装扮别致的女学生。她们一人留着短短的“学生头”,另一个扎了两个辫子,分在两侧,都身着浅蓝上衣、玄色裙子、白色纱袜、圆口布鞋,典型的民国时期女学生装扮。她们倚在清华学堂那仿古的墙边,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而夕阳也斜照在了她们身上。此刻,我仿佛听到了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里传来的第一阵读书声,又仿佛见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我一直在想,为何清华给我的感受是:她有期颐长者的睿智,却无百岁老人的迟暮。看到学生用这样的方式纪念百年校庆,我忽然理解:如果清华是位老人,那这些莘莘学子便是老人的血液,不停地为她提供活力,令其永葆青春。这似乎也暗合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