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公共采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政府采购专业教育探讨】
编者按:在政府采购学科建设和职业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下的背景下,理论研究领域围绕该问题的探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作者从公共采购的视角对政府采购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报将分期刊载。
厘清公共采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探讨(一)
黄冬如
目前,我国公共采购理论的学科地位面临重大机遇,但也遭到多方面挑战,其实这是公共采购理论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体现,为了确立公共采购理论的学科地位,必须科学认识公共采购理论与国际贸易学或世界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管理学以及公共法学等的区别和联系。
公共采购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一)公共采购理论与国际贸易学或世界经济学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是国际贸易学或世界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不同于国际贸易学或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世界经济学是研究世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们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公共采购理论的现代国际渊源可以说是这两门学科在实践中衍生出来的。
一方面,中国现代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属于舶来品。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2011年改为《公共采购示范法》)、世界银行《采购指南》以及西方国家运行100多年的政府采购制度给中国公共采购理论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借鉴。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倡导下,公共采购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内容更多,开放类别更全,开放门槛更低。公共采购市场的开放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进入加入GPA谈判的关键时刻,中国加入GPA对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理论促进中国公共采购理论的发展?这是很高深的问题。
(二)公共采购理论与宏观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不同于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公共采购理论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经济运行规律,它应该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理论之一,应该是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手段之一,也应该通过建立公共采购计量模型为宏观经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而服务。公共经济学是通过经济学的方式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经济制度理论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公共采购理论是对公共采购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它是公共经济学中由政府通过市场干预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采购理论关系密切。公共采购的经济学分析中可以通过较常见的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展开分析,也可以使用法律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机制理论进行挖掘和提升。借鉴西方应用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实践形成中国公共采购理论,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公共采购理论与公共财政学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是公共财政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但不同于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是研究政府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公共采购理论是公共财政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理论,与公共财政关系密切。公共采购理论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公共财政学的特性。首先,公共采购理论是公共财政职能的具体体现。公共财政所承担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公共采购手段来实现的;公共财政所承担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职能主要是通过公共采购行为来实现;公共财政所承担的纠正市场失灵、调节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保护民族产业和维护市场秩序等职能主要也是通过公共采购制度及政策行为来实现。其次,公共采购制度行为体现公共财政的特性。公共采购本身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廉洁透明规范的要求是公共财政内在要求的贯彻和体现;公共采购的规模集中采购是公共财政实现职能的重要手段;公共采购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体现了公共财政规范化的要求;公共采购的存在与发展以及管采有机结合和分离体现了公共财政改革及其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公共采购是预算执行的主要方面,它如何与公共预算、国库支付甚至资产管理有机结合,也是该理论与财政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公共采购理论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不同于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而公共采购是研究公共组织使用公共资金开展采购的活动,采购的目的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一是两者主体相同,都是公共组织;二是两者的对象主要是公共工程、物品及服务;三是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公共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及管理的有效性和责任性;而公共采购更多关注的是过程的公平正义性。当前公共采购理论中存在组织管理缺陷、信息支持缺陷和绩效考核机制缺陷,需要公共管理学予以支持和完善。
(五)公共采购理论与公共法学的关系
公共采购理论是公共法学的一个特别分支但不同于公共法学。目前公共法学并未成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但公共采购理论与公共法律关系密切。公共采购为实现日常政务职能及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一般通过立法予以规范,简称公共采购法律制度。目前中国公共采购法律体系是由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制度等构成,主要法律是《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两者的冲突给实际运作带来一定影响,需要研究予以解决。公共采购行为注重的是采购过程,但最终履行是通过缔结合同来实现,所以《合同法》是公共采购理论不可或缺的法律支撑。但公共采购合同到底是行政合同、民事合同还是混合合同,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再有,公共采购作为行为法,必然有主体行为,那么,行政法、民商法及相关法律需要对公共采购当事人主体法律制度、权利义务法律关系、救济保障法律制度展开研究。除此之外,建筑法、物权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对外贸易法、电子签名法、国际组织采购法及国际惯例等也成为公共采购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公共采购本身的特性,其法律性质也有民事行为说、行政行为说、经济法行为说或公私法兼容说等观点,这需要公共采购理论进一步解答。
发展公共采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社会上对公共采购理论的认识存在两种消极观点:一种可以称为“无用论”,认为公共采购理论只不过是将政府采购理论有关内容重复一遍,没有自己的独特内容,这实际上是对公共采购理论的极大误解。另一种可以称为“取消论”,认为公共采购理论是过于理想和超前的产物,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研究的必要。而笔者认为,在完善社会主义公共市场经济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公共采购理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首先,就目前的教学科研实际而言,公共采购理论作为一项新兴学科,已经开始探索研究独立的理论体系,不但确立了独立的研究对象,而且发展了一系列特有范畴,并探索了公共采购的一般规律,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本条件。并且,理论及实践中形成的招投标以及政府采购学科建设给公共采购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公共采购理论既然以采购为研究领域,它就与政府、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亲和性。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再转型实际上给公共采购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现实也对公共采购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公共采购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公共采购决策、管理监督与执行问题、公共采购政策功能发挥问题、公共采购廉洁机制问题、公共采购电子化问题、公共采购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公共采购国际化问题以及公共采购与公共服务关系问题等等,都需要公共采购理论给予科学解答。
再其次,就全球视野来看,公共采购理论正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和兴趣,许多学者对其表示认可和赞同。比如,在首尔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公共采购大会云集了5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公共采购理论与实践专家、以及政府官员,国际关系学院刘慧教授题为《中国公共采购的发展趋势》的大会主旨发言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回应。公共采购理论作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和法律化的重要载体,理应在中国改革再发展的进程中取得跨越式发展并被逐渐推向世界。
最后,就学科资源合理利用来说,许多院校的公共采购理论学科建设虽然在“夹缝中生存”,但已经取得良好成绩,师资强、经费充裕、生源充足、就业前景好,公共采购理论已成为一些院校的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国家应鼓励和大力倡导有关院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如国际关系学院的公共采购博士、硕士研究方向,政府采购本科专业方向学科建设和中央财经大学在财政、法学和公共管理专业下的政府采购学科建设等。(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学生眼中的政府采购专业教育】
对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建设的若干感想
钱程
作为国际关系学院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政府采购方向的本科在校生,经过3年的学习,笔者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从无到有,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一是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政府采购。
目前,政府采购只是学校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未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所以学生并不能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及时了解这一新兴的专业。一般的情况是,学生在大一有一年时间考虑选择专业方向,系里也会组织讲座等形式介绍政府采购专业方向,加上学生自身主动的了解,在大一年末进行方向选择。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政府采购的质量决定了选择政府采购方向的学生数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的实际产出比,即合格培养学生的产出率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
因此,引导学生了解政府采购是十分必要的,毕竟社会上对政府采购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了解政府采购的渠道较少。引导学生选择并愿意为此专业方向付出努力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培养兴趣,如何在专业方向介绍等方面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政府采购产生兴趣并使之在选择方向时掌握足够其做出选择的信息,即成为了该专业方向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是完善课程设置,增加采购需求管理课程。
笔者认为,目前政府采购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是采购需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这里的采购需求管理是指对采购需求即采购标的的了解能力。是否有能力了解所要采购的标的,提出采购需求,并根据采购需求进行有效的采购活动是一次采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很多单位的采购人员正是缺少这种对标的物进行了解的能力,无法提出详尽准确的采购需求,而使采购结果背离采购目标,导致采购质量的下降。从采购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中可以看出,此类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此类课程可以教授如何对采购需求进行有效地了解与管理,并整理政府采购各类工程、货物、服务的特点,分类进行学习,并加以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对采购需求的了解能力与管理能力。
三是系统的理论课程配以教材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从国际关系学院各门政府采购类课程的上课情况看,课程质量非常理想,甚至超过了其他许多老牌的、历史悠久的专业课程,但是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缺少专业系统的教材。其原因有2个:一是政府采购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类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仍在编制之中,老师只能依据自身准备的课件进行授课。二是已出版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建立系统的理论课程教材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并且有利于学生课下复习、主动学习。
四是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单一古板是如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政府采购类课程的教学应该吸取教训,探索能够更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式。已有的课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例如布置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一方面的内容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老师再加以点评与指导。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等其他方式也是能够激发学生能力并提高学习质量的方式。在更多课程的教学中,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往往使政府采购教学事半功倍。
五是构建课堂—社团—实践单位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这种立体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模式可以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政府采购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更加灵活地进行专业学习,同时开拓视野,培养实践能力。(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政府采购方向本科生)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