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唱秋
【秋韵】
蝈蝈唱秋
■ 贾雄伟
在秋天里有两种虫儿叫得最响最欢,一是蛐蛐,一是蝈蝈。关于学名为“蟋蟀”的蛐蛐,已有无数作家文人为其立传,如流沙河的著名诗歌《就是那只蟋蟀》、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生物学兼文学巨著《昆虫记》里也有对蟋蟀的专章论述,而且入选了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作家们无意中却冷落了长得比蛐蛐更为俊秀的蝈蝈。
蝈蝈的歌声比蛐蛐更嘹亮,它的身形也比蛐蛐更硕大、更英武,碧绿色的体色总比蛐蛐黑不溜秋的身材水灵得多,招人稀罕多了吧!蝈蝈多栖息在室外,尤以长着茂盛植物的山野、菜园、院落居多。而蛐蛐除了露天宿营以外,也有很多个体寄居在居室内的犄角旮旯,所以我们见到蛐蛐比见到蝈蝈更容易些。蝈蝈嘴上的啮齿看上去十分尖利,你去抓它,弄不好就会被它咬上一口;蛐蛐则没有什么太厉害的保护自己的武器,除非我们可怜它,否则抓住它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我还是更喜欢蝈蝈。喜欢它的欢快,喜欢它的灵秀,喜欢它不知疲倦的生命歌吟。盛夏不是蝈蝈叫声最大的季节。也许是阳光太毒,也许是空气太闷,也许是万物还没展现出它们最丰满的力量来。而秋天则不然。清晨,蝈蝈浅饮完一天的雨露,便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歌唱。那声音轻柔悦耳,不知是出自它的喉间还是振动的翅膀——但毫无疑问,那是属于自然的乐音,绝非凡俗的噪音。你听,“嗞嗞嗞,嗞嗞嗞”,它的叫声多么有节奏,多么和谐悦耳!比蛐蛐的叫声婉转,比知了的叫声悠扬……但它的警惕性很强,哪怕只靠近半步,它也会收住羽翅、屏住呼吸、中止欢唱。所以来到园林时,我往往会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我生怕扰了它的兴,让美好的歌唱戛然而止。
一大早,出去遛弯儿,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小贩手掐几个蝈蝈笼在早市上售卖。小贩往板凳上一坐,都不用吆喝,因为吮吸晨露的蝈蝈自己就会“嗞嗞”叫个不停,唱出最有效的“广告”。蝈蝈笼用高粱秸秆及其扒下来的细篾儿扎成,呈圆柱体。秸秆是“窗框”,细蔑儿是窗棂,笼子镂空,没有过多装饰,空气流通十分顺畅。小贩给蝈蝈准备了草叶、菜叶等吃食。蝈蝈趴在叶子上,边叫边用前足扒拉,一对触角试探,进食器一点一点啃噬叶片。一边吃,一边叫——背部薄膜似的翅膀振动发声,是真正的天籁,惊醒梦中人,给闲庭信步的人们伴奏。
童年时看过同伴捉蝈蝈、扎过蝈蝈笼、用菜叶喂笼中蝈蝈的情景。他告诉我蝈蝈家族并非所有的种群都能发声、歌唱,长着向上撅着的、挺大尾巴的雄蝈蝈就是个不能吐出一点声来的大哑巴。是的,回忆起来,大尾巴蝈蝈确实是很“丑陋”,不在于它尾大不掉,而是因为它哑口无言。一个生命没有声音便没有了精气神,便枉称生灵,只配叫作生物。
那时,我总羡慕同伴的勇敢与灵巧。因为我胆小、怯懦,直到如今,也不曾亲手捉到过一只肯为我独自歌唱的蝈蝈。
那位伙伴,我不知道长大后的他,是否还会在深秋清晨踏着露水,为他的孩子捉一只蝈蝈。我只知道,如今许多孩子放假后的第一件事,早已不是上山捉虫追鸟,不是下地收秋,甚至不是看电视或听音乐——而是写那书本上没完没了的数学题,和曲曲折折的英文单词。
蝈蝈啊,莫说文人已将你冷落,就连曾经最与你亲近的农家孩子,如今也渐渐与你疏远,将你遗忘。还好,今夜在你唱生命之奇时,我可和人文之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