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改出大效能
政采荆楚行
“小切口”改出大效能
——湖北省政府采购领域改革试点纪实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郑杨
两年多前,一张标注着湖北省各市(州)试点改革“小红旗”的地图,拉开荆楚大地政府采购领域一场静水深流变革的序幕。如今,这张地图上的“小红旗”已从星星点点发展为遍布全省的百余个“先行区”,重塑着湖北政府采购规则。
从2022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效能提升,启动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等7个改革事项;到2023年重点强化制度创新与流程再造,筹划政府采购专员制度、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等5个改革事项;再到2024年聚焦协同治理与智能监管,推出“大代理”合作新模式、跨区域评审等7个改革事项……一个个政府采购的“改革清单”变成了“成果清单”。
这背后,是一场“小切口”改革的系统探索——它聚焦政府采购链条上的关键堵点、痛点,以精准的“微创手术”,推动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最终绘就政府采购提质增效的“实景图”。
专员专责 破解“人”的难题
“改革越深入,越要有主动性,越要有创新。”湖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牛庆义道出了改革的初衷,“政府采购改革如何深化?我们决心先行先试,由点及面,由立到破,让区域样本经验照亮全省。”这便是“小切口”改革蓝图的缘起。
政府采购专员制度就是改革试点之一。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采购单位人员变动频繁、专业性不足,常会导致工作断档、操作不规范。”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陈静点出了普遍痛点。如何破局?湖北将实施政府采购专员制度纳入改革试点。
沙洋县,是这项改革的“尖兵”。该县由县委组织部、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发文,刚性确定264名政府采购专员,并要求“无特殊原因不得更换”,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沙洋县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周明莉介绍,他们在“专、精、特、新”4个方面持续发力。
——“专”在身份与能力:专员是采购人责任的“代言人”,需履行需求制定、政策落实、方式选择等核心职责。持续培训和日常指导是提升专业性的关键。
——“精”在流程把关:专员是采购流程的“守门人”。采购需求、计划、公告、文件等必须经专员审核方能发布。专员着重审核“信用+承诺制”落实,保证金与工本费优惠执行,以及合同签订、履约验收、款项支付等关键节点的时效与合规。
——“特”在激励约束:建立专员年度综合考评机制,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并反馈组织部、人社局。90分及以上推荐“优秀”,69分及以下不得评优,有效激发能动性。
——“新”在机制固化:将专员审查权限刚性嵌入线上采购流程和制度设计。未经专员审查,系统自动拦截采购计划备案、公告发布、合同签订等环节。同时,建立包含13个一级指标、6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一票否决”指标的精细化考核体系。
沙洋县水利和湖泊局财务负责人李文方深有感触:“以前采购分散、职责不清,非专职人员易出错,问题反馈效率低。专员制度明确了‘咨询、经办、管理、交易’等角色,实现全流程专业分工、关键节点专人把控。专员已成为规范流程、控制成本、协同服务的核心力量,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沙洋并非孤例。襄城区、秭归县等10个试点“先行区”共同为专员制度的落地生根开辟了新路,推动采购人主体责任从“虚化”走向“实化”。
内控升级 驱动“主动治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采购体量较大,采购项目频率高、类别复杂。
“过去采购由需求部门和归口管理单位分散操作,大家往往规范意识较淡薄,资料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资产处处长胡拓坦言该校曾经的困境。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孝感市,是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试点“先行区”。该校通过强化内控,构建了资产处统一管理、需求单位与归口部门参与、纪检审计监督的新框架。
具体来看,资产处负责制度制定、平台建设、流程管控;需求单位与归口部门负主体责任,负责需求制定、参与文件论证、推荐评委、项目落地实施;纪检审计履行全面监督职责。
“权责明晰后,采购活动更顺畅,质效显著提升。”胡拓表示。
孝感市财政局副局长谢攀介绍,作为试点,孝感聚焦“权责清晰、风险可控、效能优先”,建立了“制度设计—执行评价—结果运用”一体化治理机制。其核心举措包括:
——标准化管控:要求采购人全面升级内控制度,强化采购需求论证、履约验收等12项核心环节的标准化。
——约束性机制:建立专员负责、轮岗监督、集体决策等8项硬约束。
——精细化考核:制定《孝感市市直采购人内控建设考核表》。该表设置“明晰事权、合理设岗、分级授权、规范流程”4大类50项量化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制度合规性和项目执行有效性,将结果划分为“甲级”“乙级”及“不定级次”。
——结果硬挂钩:考核结果与财政预算、采购权限、绩效评价紧密联动。优秀单位获“绿色通道”,不合格单位则面临“熔断式”监管,强力倒逼责任落实。
——提供范本:制定《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为采购单位提供清晰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决策流程和风控要求模板。
“改革带来了根本性转变。”孝感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科长吕洁告诉记者,“采购人不再仅满足于过程合规,而是主动加强内控,通过‘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让内部权力运行更流畅,真正落实‘谁采购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政府采购的质效自然水涨船高。”
目前,荆门市、黄石市、应城市等10个试点地区在内控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四方互评 构建信用闭环
传统的政府采购评价多局限于采购人与代理机构或评审专家之间。如何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各方履职情况?湖北在“小切口”改革中,创新性地引入政府采购“四方评价”机制,并嵌入电子化流程关键环节。
谷城县是此项改革的积极实践者。在湖北省政府采购电子交易数据汇聚平台上,参与谷城县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人、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可以依据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在特定时间节点进行线上互评。
时间转到2022年8月,财政部提出,自2022年11月1日起,在中央预算单位开展评审专家和代理机构履职评价试点工作。各省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通知规定的评价指标,在本地区组织开展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代理机构的履职评价。
“我们在这次‘小切口’改革中,纳入政府采购‘四方评价’,将其嵌入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关键环节,全面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陈静说。
“谷城实行‘一项目一评价’,由参与政府采购的各方主体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分类开展线上评价。被评价对象满分为100分,每类评价主体评价时最高分也是100分,评价完成后按权重比例计入总分。比如,对采购人评价的权重比例为:被代理机构评价占40%、被供应商评价占30%、被评审专家评价占30%。”谷城县财政局局长刘勇对记者表示。
不同主体评价的内容不同。如对采购人主要评价其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包括政策落实、采购需求、采购文件编制等内容。对代理机构主要评价其在“大代理”方面的专业化内容,包括需求调查、编制采购实施计划、绩效评价(评估)等全过程咨询服务内容。不同主体评价的时间节点也不同,如评审专家评价时间节点设置在项目评审结束后,如未完成评价,评审专家将无法在系统中结束本次项目评审。未中标(成交)供应商的评价时间节点设置在项目成交(中标)结果公告发出后。中标(成交)供应商的评价时间节点设置在提交验收申请时,如未完成评价,将无法向采购人发起验收申请。
对于评价结果,刘勇表示,代理机构的评价结果将作为采购人选择代理机构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根据评价等级对代理机构实施分类监管。采购人信用评价结果由财政部门采取定期通报,记入其信用档案等措施。评审专家评价结果将影响其抽取概率。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如果是“一般”和“差”的将被分类监管,采购人要在履约过程中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四方评价’是构建政府采购信用体系的核心一环。”牛庆义指出,它强化了监管,规范了行为,优化了营商环境。众多试点地区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信用赋能监管提供了“湖北方案”。
方法适配新需求,思路紧跟新时代。近3年的精耕细作,湖北百余个“先行区”的生动实践,19项改革事项的全省铺开,不仅显著提升了湖北政府采购的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节约了财政资金,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路径。荆楚大地的这场“小切口”改革,正以其扎实的成效和创新的智慧,为全国政府采购领域的深层次变革贡献着宝贵的“湖北经验”。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