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化”到“阳光化”
【聚焦小额零星采购解决方案】
从“碎片化”到“阳光化”
——深圳打造零星采购数字化治理新范式综述
■ 高留明 宋小芹
如何破解零星采购“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的难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京东中采云系统,打造了全市首个一站式零星采购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E商城平台)。3年来,以“制度+科技”双轮驱动,深圳走出了一条规范化、数字化、阳光化的治理新路。
直面痛点:零星采购亟须制度与技术协同破局
近年来,随着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深圳政府采购在优化采购机制、提升行政效能方面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根据《深圳市2025—202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集中采购目录外、限额标准(100万元)以下的小额零星采购项目已全面下放至各单位自行组织实施。这一举措赋予了采购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激发了基层采购活力,也推动零星采购项目数量与金额逐年攀升。
然而,长期以来,零星采购处于监管“边缘地带”。部分单位未建立完善的采购内控制度,采购决策依赖口头沟通或临时会议,流程随意性强;采购方式沿用传统招标模式,从需求提出到完成验收平均耗时5至10个工作日,效率低下;采购过程多为线下操作,缺乏全过程留痕,价格谈判、供应商选择等关键环节易滋生“暗箱操作”;供应商资源固化,竞争不充分,个别单位甚至形成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廉政风险隐患突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缺乏统一信息平台,采购数据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监管部门难以实现有效归集与动态监控,形成监管盲区。零星采购虽“小”,但总量可观,若长期处于“碎片化、非标化”状态,不仅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系统重塑:打造全流程线上采购新生态
为破解上述难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集“供应商管理、品类覆盖、智能交易、系统对接、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零星采购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采购行为由“分散随意”向“规范高效”转变。
一是严选供应商,筑牢质量与廉政防线。E商城平台建立公开、透明的供应商准入机制,通过其官网、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征集,由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核资质,并公示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平台已汇聚500多家优质供应商,其中本地企业占比达83%,有效保障了本地化服务响应与履约效率。同时,平台引入动态管理机制,结合订单评价、投诉处理、价格监测等数据,对供应商进行诚信评级与风险预警,实现“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闭环管理。
二是品类全覆盖,满足多元化采购需求。E商城平台涵盖办公设备、数码通信、生活电器、五金劳保等38类货物,以及设备维修、绿植租摆、广告宣传、物业安保、公务车租赁等24类服务,基本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日常采购“一站式”覆盖,真正实现“想买即有、随需随采”的目标。
三是数智赋能,提升采购效率与节资成效。E商城平台提供直购、竞价、反拍、询购、服务比选等5种电子化采购方式,操作界面与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高度一致,支持PC端与手机APP多端操作,采购人员可“像网购一样便捷”完成采购。特别是竞价与反拍模式,通过充分市场竞争,平均节资率达12.5%,远高于集中采购项目3%的平均水平。同时,平台支持“先货后款”“月结转账”等结算方式,彻底解决经办人员垫资难题,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系统集成,打通内部管理“最后一公里”。E商城平台开放标准化接口,支持与单位内部审批、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某高校通过系统对接后,实现“审批—采购—入库—领用”全流程线上闭环,采购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3天,效率提升超8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成效显著:监管效能与治理水平双提升
截至目前,E商城平台已吸引2400余家采购单位注册使用,累计交易额突破11亿元,订单量超8万单,上架商品超150万个,电子竞价节资成效显著。更重要的是,平台的推广应用为政府采购监管注入了“数字动能”。
一是推动阳光采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E商城平台电子竞价所有采购信息统一在平台发布,打破单位网站信息壁垒,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平等参与。全过程线上留痕,从需求发布、报价响应到结果公示,每一环节均可追溯,有效防范“人情采购”“暗箱操作”,真正实现“阳光下的交易”。
二是强化全过程监管,构建闭环管理体系。E商城平台自动归集采购数据,生成电子档案,为审计、纪检等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监管依据。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可查”的数字化监管模式,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采购动态,精准识别异常行为,实现从“被动查”向“主动防”的转变。
三是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治理科学化水平。E商城平台可生成多维度数据分析报告,涵盖采购品类分布、单位采购偏好、节资成效评估等,为主管部门优化采购政策、制定预算计划、完善商品目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政府采购由“经验管理”迈向“数据决策”。
展望未来:构建公平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新格局
E商城平台的成功实践,是深圳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它不仅解决了“采什么、怎么采、谁来管”的现实问题,而且通过“制度+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监管闭环”的新型采购生态。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科技是最有力的监督者。在数字化浪潮下,惟有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方能真正实现政府采购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未来,深圳将持续优化E商城平台功能,深化数据应用,拓展服务场景,推动零星采购向更高水平的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围绕“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化运行”的总目标,进一步强化平台在规范采购行为、防范廉政风险、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国政府采购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