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下的绿色采购浙江样本
“两山”理念下的绿色采购浙江样本
■ 朱文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浙江全省上下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政策举措,成功将绿色思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而且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绿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坚持示范引领、干字当头,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发展。
突出重点:新能源车采购
推广使用新能源车是落实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务用车的采购力度。
近年来,中心将新能源汽车采购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量身定制征集方案。根据公务用车(购车)、公务出行(租用)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框架协议采购征集方案。针对公务用车(购车)项目,为体现政策导向、满足不同采购人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采用全省联动开放式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确保符合购置标准各品牌车型“应入尽入”,近3年完成新能源车采购2383批次,采购金额4.84亿元;针对公务出行(租用)项目,单设新能源车标项,采用省市联动开放式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确保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能入尽入”,近3年新能源车公务出行成交11201批次,成交金额达1.07亿元;针对特种车辆使用条件复杂、改装需求多样,采购人偏好传统燃油车的情况,中心走访调研了杭州蓝海、宁波凯福莱等省内多家特种车改装厂,研究提高特种车辆采购中新能源车辆占比的方法。
另一方面,加强公务用车全周期管理。刚性执行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要求,通过“应采尽采、能配尽配”实现清洁车辆规模化更新。自2023年以来,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由20.1%提高到80%。积极配合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健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机制,严格遵循“能使用继续使用”原则,加大存量车辆资源盘活力度,建立“旧车新用”调剂使用机制,累计降低车辆采购成本7800余万元。对车辆保险、维修、加油等运维环节实施痕迹化管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19.7%。改变以往废旧车辆直接报废处置模式,采用公开拍卖形式处置报废车辆,提高车辆残值绩效,累计拍卖废旧车辆3400多辆,为财政增加拍卖所得近0.4亿元。
聚焦根本:政策落实
牢固树立绿色采购导向。中心聚焦“双碳”目标,推广绿色采购理念,探索绿色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转型。例如,严格政府采购网上超市上架商品入口管理,限制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上架,加大“以竹代塑”产品支持力度,引导供应商上架竹制品等环保产品。对电子卖场、框架协议入围产品中节能环保产品进行醒目标注,引导采购人优先选购绿色产品。近年来,政采云平台电子卖场已上架节能商品263万件、环保商品290万件,网上超市采购节能商品和环保商品的订单金额占比达80%以上,累计交易金额达160亿元。
切实强化绿色优先原则。中心在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征集过程中,除落实商品包装、快递包装标准外,针对货物类不同产品采取多种优惠措施推进优先采购。比如,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中强制采购的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空调及激光打印机等产品,在严格执行节能产品强制采购的同时,对于环境标志产品给予排序优先或5%价格扣减的优惠措施;未列入节能强制采购的喷墨打印机、一体机等产品,对于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分别给予5%价格扣减的优惠措施。近3年采购计算机25645台、采购金额达12.84亿元,空调18492台、采购金额达0.87亿元,激光打印机7590台、采购金额达0.11亿元,喷墨打印机1302台、采购金额达0.023亿元,多功能一体机3764台、采购金额达0.102亿元。
抓住关键:改革创新
持续强化绿色采购理念宣传引导。中心通过日常项目对接沟通、政府采购大讲堂、政府集中采购年度服务质量回访等多种方式,向采购人、供应商宣传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提高执行绿色采购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浙江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管理的通知》,将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嵌入政府采购工作业务指引,对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采购以及《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具体落实措施、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等作出明确要求。
大力推进绿色运行模式应用。传统纸质投标方式既费力又耗费资源,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近年来,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全面实施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除涉密项目外,政府集中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采购人从采购意向公开、项目委托、采购文件和采购结果确认、采购合同签订等全部在线办理。供应商足不出户就能获取采购信息,在线完成投标报名、生成响应文件、进行电子投标、解密投标文件、收看直播开标情况、领取中标通知书,实现参与政府集中采购活动“零跑腿”“零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供应商减少标书制作、交通住宿成本超0.06亿元,大幅减少纸张、交通往返等资源消耗。
着力降低采购交易综合成本。为克服政府采购存在各单位零星散购规模小、成本高、质效不佳,市县评审力量薄弱、评审质量不佳,各部门自发联合采购流程复杂协商难、周期长、规模效应难以形成等问题,中心探索打造“统采统签”“统采分签”“框架协议”省市联动、全省联动等全流程数字化集采新模式。将“零星散购”转为“规模团购”,实现“一站式”线上高效运作,从源头重塑采购组织体系,提升采购效率。在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中心会同浙江省财政厅共同出台《浙江省政府采购带量集中采购工作指引》,聚焦5个关键环节,统一交易规则,明晰操作流程,健全监管机制,为在全省规范化、规模化推广扫清了制度障碍。该模式通过将多方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采购项目,不同预算单位通过“以量换价”,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既降低供应商报价,又节省预算单位采购成本。近期浙江省卫健委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项目单次采购节约资金0.6848亿元,节资率达40.8%。改革实施以来,全省带量集中采购已超百批次,采购金额39.99亿元,平均节资率达到15.8%,打造出“降成本、优服务、广覆盖”的浙江范本。
展望未来:协同发力
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探索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府采购管理改革。下一步,中心建议在推广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建立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绿色采购监督管理等方面合力探索、协同发力,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采购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有关指导集采机构开展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工作要求,协同建立绿色建材通用产品需求参数库,探索建立归集针对通用产品需求参数的有效途径,扩大开展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范围,为推广应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打造宜居、绿色、低碳城市提供助力。
二是加快建立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将绿色采购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畴,建立健全绿色采购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采购评价指标,推动开展绿色采购绩效评价。
三是切实加强绿色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将落实绿色采购政策纳入政府采购监督考核范围,建立绿色采购抽查、考核等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采购人落实政府绿色采购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政府绿色采购效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
【短评】
“两山”理念在政府采购中的先锋实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的实践,为“两山”理念从宏观指引走向微观落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该省以绿色采购为抓手,将生态目标与经济效能深度融合,不仅擦亮了浙江绿色发展的辨识度,更为全国政府采购领域践行绿色理念树立了标杆。
浙江的绿色采购实践,胜在“精准发力”与“系统思维”的结合。在重点领域,针对新能源车采购,该省并未采取“一刀切”,而是根据购车、租车、特种车的不同场景定制方案,既通过“应入尽入”“能入尽入”扩大新能源覆盖,又以全周期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残值,让政策落地既有力度又显精细。在政策落实层面,从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到标注节能环保产品,从强制采购到价格优惠,层层递进的举措构建起清晰的绿色导向,推动80%以上的网上超市订单流向绿色商品,真正将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市场选择。
改革创新则是浙江绿色采购的核心驱动力。全流程电子化不仅为供应商节省“看得见”的成本,更以“零跑腿”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了采购“绿色运行”;“统采统签”“带量集采”等新模式,通过整合需求、以量换价,在降本与提效间找到平衡点,让绿色发展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效益增长点”。这种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行政效能统筹考量的思路,打破了“环保必增耗”的固有认知。
当然,绿色采购的深化仍需持续发力。浙江提出的推广绿色建材集采、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建议,精准指向当前绿色采购中标准不统一、效果难量化、监管待强化的痛点。尤其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若能推动区域协同,浙江经验有望从“地方样本”升级为“区域范式”,为更大范围的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总体而言,浙江政府采购的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通过具体制度设计、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的现实路径。其以“干在实处”的行动力,让“两山”理念在政府采购领域落地生根,既守护了生态底色,又激活了经济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绿色活力。
(吴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