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实务操作 >>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栏目: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时间:2025-06-23 17:46:03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来自实践】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艾海欧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一般是仪器设备使用单位提出需求,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调研论证,招投标管理部门实施采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采购实效。然而,在实际采购活动中,仍存在计划性不足、技术指标倾向性等问题,制约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

采购计划性不强

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与预算是保障采购质量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常缺乏计划性,主要原因在于:

以高校设备采购为例,一是经费来源多元,包括学校自筹、国家专项、各类基金等渠道,统筹制订计划难度大。二是管理权限分散。项目经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筹。部分学院易从个人或当前利益出发,计划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未充分考虑学科发展未来。三是经费时效性强。部分经费(如财政专项)获批后需限时执行,否则面临收回风险,时间压力导致使用部门调研不足,甚至无暇制定计划与预算。四是需求不确定性。部分设备需求随教学计划或项目进展临时提出,需紧急采购。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强化需求必要性论证。组建由使用单位、教务处、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及专家参与的论证小组,综合评估采购的必要性、技术指标及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契合学科发展与实验室条件。二是优化流程与时间管理。对已知年度采购计划,提前启动调研、论证与招标程序,规避经费时效性导致的仓促执行。三是推进信息化与资源共享。建立公务仓,推行设备共享机制,实现设备资源可视化管理和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升使用率。

技术指标存在倾向性

科研仪器设备多属高精尖产品,技术复杂专业性强。为保障公平公正,招标参数须避免法律禁止的倾向性。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与技术革新迅速易导致参数设置出现倾向性。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实行“需求—立项—采购”分离机制。将使用部门、立项单位与采购执行方进行隔离,防止部门过度干预采购。以笔者本单位为例,由使用单位提出需求,教务处统筹立项,国资处招标采购。二是建立分级论证机制。一级论证(需求论证)是在确定采购需求前,由教务处牵头,第三方协助,使用单位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通过市场调研、咨询、问卷等方式,制定科学可行的采购方案。二级论证(方案论证)是由国资、计财、审计负责人及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对立项方案进行二次论证。三级论证(参数论证)是在立项后、采购前,组织项目负责人、校内外专家论证技术参数的合理性、科学性,排查唯一性、倾向性、排他性等不规范设置。三是健全参数公示与质疑机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招标前对技术参数等指标进行需求公示,依法发布招标公告,接受监督,接受潜在供应商合理质疑并及时调整不规范参数。同时,严格单一来源采购审批,建立多级审核机制,履行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

维护管理不到位

设备安装前需完成实验室场地选址、改造(层高、承重、电力负荷等)等工作,以确保使用环境和设施条件达标,并配备专人管理维护。现实问题包括:场地布置欠科学(层高、承重、电力等);管理人员不足、责任意识薄弱;采购与后期维护脱节。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与场地管理。规范场地准备流程,笔者单位成立了由院长负责,专业负责人、实训室主任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安装前进行场地测量与适应性评估,按专业需求与场地条件合理配置设备,制定详细场地使用计划。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构建“使用人员日常维护—校内专业维护—厂商专业维护”三级体系。设立具备设备维护、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实训室管理岗。定期培训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强调场地准备重要性,通过考核与激励提升责任心。三是采购环节嵌入维护要求。项目总预算应包含设备购置与后期维护费用,可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维护方案与培训计划,并将售后服务承诺纳入重要评标指标。建立完整设备档案(含技术参数、维护要求、保修条款等),为后期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制度体系待完善

采购单位虽普遍制定了相关采购制度,但因制度本身缺陷或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采购环节存在不足,弱化采购效能。

主要对策建议:一是健全内控制度与分层管理。按采购金额与类型明确审批权限(如“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建立各级领导小组分层论证项目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及合规性。清晰划分使用部门、立项部门、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付款部门的权责,实现协同负责与相互监督。以笔者单位为例,制定了“自行采购”“零星采购”“科研设备采购”等内控制度,成立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项目谋划、调研、立项、评审、签约、验收全流程管理。二是强化政策落实与执行。严格执行各级政府采购政策,响应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等要求,配合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举措。三是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问责。由审计部门定期开展采购专项审计,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追溯至审批、执行各环节责任人,通过内外监督结合,确保采购活动规范、高效、廉洁。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国资处)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46期第4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