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堡” 高荡村
【游记】
“石头城堡” 高荡村
■ 刘忠民
到贵州黄果树景区旅游,雄奇险峻的大瀑布景观让我由衷赞叹。流连忘返之际,贵州朋友又向我介绍了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石头城堡”——布依族村落高荡村,我的心再一次被激荡起来!
汽车在蜿蜒的山间公路行驶,两侧群山滴翠,鸟语花香,当来到一处山崖前时,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巨石砌筑。在原木搭建的两层高大山门两侧,石板垒砌的城垛平整如切,于蓝天白云下给人一种古老的质感,这便是“石头城堡”了!
沿着通往城堡的石梯坎拾级而上,耳畔锣鼓喧响,长号声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热情好客的布依族村民以他们特有的礼仪欢迎我们。城堡门口,妇女们身着盛装,唱着曲调柔美的敬酒歌,捧着一碗碗甘甜的米酒,献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走进山清水秀的高荡村,有如置身古老的天然画卷,又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石器时代,眼前一幢幢石屋、石楼,一道道石路、石巷,一座座石台、石雕、石桥、石井,无言地诉说着高荡村先民的奋斗与创造史。
据朋友介绍,高荡村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相传是朱元璋“调北征南”时的军屯驻地。高荡村民居的主体部分坐落在高山拱卫的洼地间,村子南北两边的峰丛建有防御性的营盘,那里分别挺立着四面有射击孔和瞭望孔的二层石结构建筑,扼守着进出村落的道路,为高荡村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高荡村虽然土地稀少,但山多石优,民众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页岩(薄片状的岩石)依山就势建造房舍,所有房屋都是石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厚石垒砌墙体,薄石片当瓦覆顶做盖,严丝合缝,隔热驱湿,防风、防雨又防火。在村中,还会撞见石人、石马、石牛、石兽、石柱等等雕刻。村民们以石为居,更以石为具,家庭生活的碓、磨、钵、槽、臼、缸等等,也均为石制,几代人传承使用,依然如初。
村子内,一座座石板房构成了一条条幽深狭长的石巷,近千年的脚板磨砺,雨水洗刷,巷道已经变得光滑润泽,光影可鉴。村中5道精巧的半圆型石拱院门,形成5个相对独立的小区。热爱美化的村民用陶罐种植各种绿植花卉,吊在墙面,摆上石阶,红花绿草生机盎然,随风摇曳,点缀着石墙白壁,相得益彰。
绿水潺潺的梭罗河是高荡村的母亲河,自峡谷中缓缓而来,千百年来,滋润着高荡村。河上那座明代三孔石拱桥,至今屹立如初,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头立有一个清朝的护桥碑,模糊的字迹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依河而建的水碾、水磨、水车等古老用具,静静地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的过往和生生不息的华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平淡恬静的高荡村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树荫下的石凳上,摇扇纳凉的老人们告诉我,高荡村的石屋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墙面灰度越大,表面越光滑,建筑年代就越为久远。放眼望去,阳光下的高荡村银光闪烁,给人一种极为古老厚重的沧桑美感。
夜幕降临,高荡村燃起熊熊篝火,开启了狂欢模式,盛装的布依族男女,邀我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唱起古老的歌谣,欢快的舞蹈,热情的氛围,感染了群山,感染了河水,以至天上的星星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高荡村,这个浸润在岁月长河里的“石头城堡”,有如一部古书,向世人展开了它神秘的页码,独特的历史,厚重的过往,让亲近它的人用心品读,啧啧称赞!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