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味 冻味
【吃文化】
冬味 冻味
■ 易玲
从生鲜超市买完果蔬出来,见门口沿街一线有许多的露天摊位,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其实摊位很是简陋,一个个套着塑料袋的大纸箱里,露天堆放着各种冰冻的食物。我是南方人,虽已在东北生活多年,但对东北冬日这种独有的售货方式,仍然甚感新奇。
睁着一双欣悦到发光的眸子,我一个个纸箱看过去。最先吸引我的是冻梨,这是东北最具代表性的冬日水果。冻梨有好几种,主要由花盖梨、秋白梨、苹果梨等品种冻成,冻梨味道有的清甜,有的酸甜,外表都是乌黑深棕,坚硬如石。吃的时候得先把冻梨放进凉水里缓一缓,待外表慢慢结出一层透亮的冰壳,内里软化,就可吸啃那冰爽甘甜的果汁果肉了。
除了冻梨,还有冻柿子,硕大的略微扁圆的橙色柿子,颜色抢眼讨喜,味道绵甜清香;还有冻黄桃,对半切开去核的黄桃,黄澄澄厚实的果肉,像一个个空心的半球;还有冻花红,即冻海棠果,这是东北冻货中的颜值代表,它个头娇小,颜色通红,若有一些白雪堆覆其上,看上去十分诱人。此外还有冻豆腐、冻年糕、冻黏豆包,各个品种的冻鱼、冻虾,各种馅儿的手工速冻饺子……分明外面天寒地冻,分明摆放的都是冻货,我却恍惚看见了热腾腾的烟火气,恍惚尝到了清凉入喉的甜味儿。
冬日露天售卖的雪糕又是另一种风景,东北人更喜欢叫它冰棍儿。雪花飞舞,寒风呼啸,各种口味及价位的冰棍儿,都那么随意地堆放在马路边一长溜或一大片小纸箱里,供路人蹲着随意挑选,挑满一袋算账离开。作为全国最冷的地方,东北吃冰棍儿不限冬夏,而且冬日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换上短袖或睡裙,看着窗外飘飞的大雪吃冰棍儿,别有一种惬意滋味。马迭尔、沙皇枣、蜜香豆、小奶油、糯米糍、东北大板、中街大果……记得大学一年级,冬天和同学逛街,头一次看到这个景象时,我惊奇得喊了出来,蹲在纸箱前久久不舍离去,兴奋地拍照跟南方的同学炫耀一番。
然而东北冬日最让我欢喜的露天冰冻美味还得数糖葫芦。圆圆的山楂裹着冰莹的糖壳,一颗颗串在竹签上,像一串鲜红的玛瑙珠,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得红的红,白的白,赏心悦目。我最喜欢在雪夜欣赏糖葫芦,它们一串串有序环绕着插在束满厚厚稻草的木架上,木架固定在自行车上,卖糖葫芦的人骑着自行车在街头穿梭,街边各色的霓虹灯在糖葫芦晶莹透明的外壳上明灭变幻,纷飞的雪花飘落在糖葫芦上,伴着“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成为一道流动的诱人风景。
东北的糖葫芦可不止山楂口味这一种,在东北万物皆可糖葫芦,一切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水果乃至蔬菜都能被东北人做成糖葫芦,俨然打造出了一座糖葫芦“王国”。水果如草莓、香蕉、橘子、葡萄、圣女果、哈密瓜、猕猴桃,蔬菜如黄瓜、辣椒、山药、西兰花……肆意混搭,有的还夹上核桃仁儿,撒上芝麻粒儿,五颜六色,五花八门,既丰富了糖葫芦的颜色和造型,也丰富了糖葫芦的口味与营养。
糖葫芦要吃露天自然冰冻的才够味儿,不冰的糖葫芦毫无风情,美味减半。咬开冻得硬脆的糖壳,露出冰凉的果肉,又酸又甜,又凉又脆,真是无法形容的美味。
东北的冬日,室外气温日均零下一二十度,堪比冰箱冷冻室,足以冰冻万物。寒冷给了东北人免费的保鲜手段和独特的口感体验,也让东北冬日的街头变得更加热情,更有烟火气。东北冬日露天好吃的冻货,是外地无法复制的地域美食。冬日来东北,真是冰火两重天,冻得嘎嘣脆,吃得停不下。
(作者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