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菜园
【生活百味】
移动菜园
■ 杨秀建
正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码字,大清早的,妻子又在楼下菜园吆喝开了:“老杨,提桶水下来!”
妻子赋闲在家,闲不住。客厅晃晃,书房转转,窗外瞅瞅,电视瞧瞧,眨眼间没了人影,一袋烟工夫又现身回家。好似家里板凳长了刺,坐不住。
她忙碌惯了,大把时间不知如何打发。劝她跳广场舞,她嫌高音喇叭太吵;动员她报名参加老年书画学习班,她说,教了半辈子书,天天班进班出的,想换一种活法;建议她去外面旅旅游,散散心,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她心疼钱,忙摆手摇头。
邻居刚从农村来的张大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眼里只有土地和庄稼,成天背着手往绿化带死盯,嘴上嚷嚷着要除草种菜。无奈,他儿子只好开车去山上取些土拉回家,再一捧捧分装进阳台的花盆里,随他种上了时令瓜果蔬菜,总算缓解了老人思念故土之情。
抬头瞥见张大爷阳台上那片葱绿,妻子眼直心动,立马行动。她说老家的菜地道,我驱车来回一百多公里带回茄子、辣椒、南瓜、黄瓜、豆角等秧子。她说盆子瓦罐不够用,我立马上超市搬回十多个大小高矮不同的花盆。她说菜被虫吃了,又说种菜讲究绿色环保无公害,不能施半点化肥农药,我就和她上山抠石缝间的黑土,捡牛羊粪。淘米水、水果皮核、菜梗烂叶,她舍不得扔掉,收集起来用三个大塑料桶密封发酵沤肥。白天我骑车到山上割柴草回来烧草木灰,撒在菜叶和根部杀虫除蚁,夜间我陪她打手电筒捉蜗牛、鼻涕虫、菜青虫……
妻子的移动菜园,位于我家杂房与围墙间葡萄架下,占地六七个平方米,由几十个盆盆罐罐筐筐篓篓拼凑而成:十盆辣椒、八钵茄子、五桶黄瓜、三罐紫苏、两篓韭菜、一筐大蒜……早上太阳刚露出笑脸,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把它们移至阳光照射的地方。中午紫外线强,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又把它们移回葡萄架下躲阴凉。暴风雨来临之际,我和妻子搬的搬,抬的抬,索性把它们全部移进杂房。
有回刚搬完,妻子接了个电话,小跑而去。不大会儿,她捡了宝贝似的扬着两株番茄秧回来了。她说:“张大爷老家捎来的,快去买两个新盆来,中号的。”汗还在流,气没喘匀,腰腿酸痛手抽筋,肚子咕咕叫不停。“明天再弄吧。”我边说边朝外面美食一条街走去。
回家时,客厅阳台两盆兰花不见了,菜园里多了两盆番茄。两盆春兰,还是十年前我和妻子春游途中采挖培植的。每年春天,兰花恣意开放,微风拂过,清香四溢,提神又醒脑。我心口隐隐作痛,连忙跑出门捧回两个花盆,把妻子随手遗弃的兰花重新移栽入盆,培土、浇水、施肥。
我告诉妻子,这小山城周边全是村民,自己的地,自己种的菜,自己吃不完才拿到菜市场换钱,绝不会滥施化肥农药,拿自己家人生命和健康开玩笑。咱跑进跑出忙前忙后地来回奔走,时间精力姑且不说,仅破费的钱款就足够买回几车子小菜了,不划算啊。妻子振振有词:健康岂能拿金钱衡量,万一身体吃出个好歹,那可是成千上万的钱财都买不回来的。
妻子每次从菜园摘回疤痕累累且又小又少的菜,仿佛将军从战场上凯旋而归。吆五喝六,指指点点,根本不把我这个弹丸之地小有名气的业余作家放在眼里。吃饭时,她歪着头一遍遍地问:好吃吗?我想说其实远不如外面买的菜。但瞥一眼妻子喜悦得意的神态,忙附和道:有机蔬菜,小时候的味道!
一次朋友送来番茄、黄瓜、土豆、辣椒、玉米棒子一大口袋。朋友说,他在郊外租种四五分地,这些天瓜果蔬菜赶趟儿似地疯长成熟,熟人同事帮忙吃都吃不赢。
听了朋友的话,妻子眼神倏地燃了。送朋友出门时,她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明年去河对面山上寻块荒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泸溪县税务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