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
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今年两会,连玉明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连玉明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农村商品双向流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路径。“但从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实践看,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不够、农业农村大数据统筹利用不足、建设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缺乏等问题,不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扩散、渗透和惠民效应的发挥,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连玉明告诉记者。
为此,连玉明建议:一是在有条件的乡村优先布局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对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乡村,在依托“宽带中国”战略实现农村互联网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广落实乡村5G基站建设,加速布局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建设施,扩大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场景,实现涉农数据的深度共享,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灾害防控、市场预警、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提升信息惠民水平。
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城乡数字要素流动。连玉明认为,应当鼓励地方政府在充分考虑当地数字环境及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推动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统筹建设试点的规划与实施。同时,优化涉农要素供给,重视数据的要素属性,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以传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手段优化涉农数据供给,为数字农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并将重心置于农业物联网的优化落实上,以农业智能装备为载体,以数据模型与算法为核心,构建数字农业生产体系。
三是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畅通数字乡村金融血脉。推进移动支付服务在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收购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智慧金融APP,提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水平;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自助服务终端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