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专版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 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栏目: 专版,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时间:2023-03-02 20:54:4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去年2月份和10月份,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分别发布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应急采购制度,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意义重大。为此,中国政府采购报特举办“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研讨交流会,邀请部分政府采购领域同仁和应急系统的专家,共探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的新思路。

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集百家言 共商如何构建符合国情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中国财经报社副社长 潘连众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各项措施的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直线上升。为提高我国各部门各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满足采购需求,亟须构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应急采购制度。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法制已初步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已基本形成,应急物资储备基础不断夯实,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日趋完备,应急物资调运能力逐步提升。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仍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如,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布局还需优化,应急采购供应机制有待改进等。

面对上述新挑战,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于2022年10月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出,要修改完善各类应急物资采购技术规格和参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根据库存物资调用情况明确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并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应急物资紧急采购管理办法,健全应急采购机制。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财经报社作为财政部主管的主流财经媒体,中国政府采购报作为政府采购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应当热情参与,成为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体力量,充分发挥好舆论引领作用。这不仅是官方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担当,也是政府采购各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责任和要求。

随着政府采购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畅通改革路径,是深化改革持续攻坚的关键所在。希望借由此次研讨交流会,集百家言,共商构建符合国情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思路。


还权采购人 提供工具箱 完善应急采购管理制度

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 张喆

应急采购有别于一般的采购行为,对响应及时性的要求特别突出。因此,在应急采购当中怎样平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我们对主要国家的应急采购制度开展了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特征。一是强调根据紧急程度选择采购方式和程序,尽可能保证竞争。二是为采购人提供丰富的工具箱,满足其灵活采购的需求。三是强化集中采购的作用。四是充分发挥电子化平台的作用。五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应急采购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我们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以更好地完善这一制度。关于应急采购制度建设,我们有一些初步考虑,也有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一是关于应急采购的体系框架。现行应急物资保障是应急物资定期采购储备、重特大灾害后的紧急调用和应急补充采购相结合的机制。储备采购本身是应急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应急采购体系完整性的角度看,非紧急状态下的储备采购和紧急状态下的采购都应纳入应急采购制度框架体系。非紧急状态下的采购要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可以更多地发挥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的作用。紧急状态下的采购要采用更加灵活便捷的程序,这也是制度规范的重点。那么,应急采购的范围是不是只限于应对突发事件开展的采购?除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之外,像紧急外交行动、国家安全事件等能不能采用应急采购?有偿征用行为适不适合纳入应急采购制度框架?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是关于采购主体。国家应急物资储备采购都有确定的采购人。比如,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是由粮食储备局作为采购人。对紧急状态下的采购,一部分可能是由承担应急救援职能的部门去采购,还有一部分是采购人根据自身需要来采购。比如,在疫情期间,一些医院可能需要采购呼吸机,而对这样一些有共性需求的物资,如果能够归集需求、统一采购,可能会更有效率。

三是关于采购方式和程序。一些单位希望能结合突发事件等级、预警等级和响应等级等,对各种不同紧急程度下的采购方式和程序制定细化明确的规范。但是不同品目采购的紧急程度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判断,在制度层面很难统一规定。若规定过于死板,也不利于实际操作执行。因此,我们倾向于定一个总体方向和原则,提供丰富的工具箱供采购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采购中,采购人尽量采取竞争性方式,但可以简化管理要求和采购程序。比如,可以不公开采购意向,改变邀请供应商的方式,缩短等标期,简化或者免除审核审批程序等,还可以采取一定激励措施。在合同中约定激励条款,对提前交付的供应商在支付合同价款时予以激励。这里有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即紧急状态下的采购是否要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等政府采购政策。我们了解到,有些国家将执行政府采购政策也考虑到应急采购制度设计中。比如,美国规定可以通过单一来源方式将合同授予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型企业、伤残退伍军人所有的小型企业等。

四是关于监督管理。加强采购人的内控管理是做好应急采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急采购是否启动,具体采购应当适用何种方式和程序,如何更好地对采购过程、采购结果实施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等,都需要采购单位通过健全完善的内控机制来实现。

五是关于配套制度。我们鼓励采购人通过电子化系统开展应急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完善应急采购的物资品类、供应商数据,及时对接供需信息等,为应急采购决策提供参考。


多措并举 不断提高海关系统应急管理能力

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采购项目一处处长 林建杭

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是海关系统的部门集采机构,在新冠疫情期间承担着海关系统防疫物资的应急采购任务。在防疫物资的应急采购方面,主要有四项举措。

一是建立便利化采购绿色通道。在新冠疫情初期,防疫物资极度匮乏,根据《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文件精神,总署立即建立防疫物资便利化采购“绿色通道”,全力拓宽供货渠道,对防疫物资应采尽采,为业务一线干部职工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二是优化内部联系配合工作机制。为优化防疫物资管理,在总署层面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由财务部门汇总采购需求,卫检部门把控质量标准,采购部门执行采购任务,监管部门制定分配方案,实现防疫物资全流程科学管理。

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在疫情初期,国内是新冠疫情的重灾区,防疫物资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指示,在不与疾控部门、医院抢物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渠道采购防疫物资。在疫情常态化管理期间,海关承担着“外防输入”的重任,一方面不断优化人力配置向业务一线倾斜,另一方面积极向地方政府寻求物资支持,较好完成了“外防输入”这一艰巨任务。

四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制度。在新冠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的短缺,暴露出海关系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总署立即行动,根据各海关单位地理分布实际,建立了10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形成海关系统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网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上述经验基础之上,我结合本次会议的议题,对如何优化应急管理谈五点体会。

一是尽快建立应急采购管理制度。建议建立国家层面应急采购制度,让各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这就迫切需要应急管理职能部门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摸清各单位应急管理情况,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统筹人力、物力,特别是储备物资,提高储备物资的使用效益。

三是利用政府采购积极引入新技术。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往往会催生新的采购需求。以海关防护服为例,疫情前医用防护服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总体销售量不大,品类也不多。在抗疫期间,高温户外穿戴防护服或者长时间穿防护服,导致闷热、脱水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一线人员。总署将相关需求提交给供应商,促使其研制了高透湿防护服。引入新型高透湿面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日常教育。专业的人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条件。在疫情暴发初期,许多一线职工对口罩、防护服的穿戴知识了解不多,极大削弱了防疫物资的防护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开展常态化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才能正确、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

五是积极开展电子化应急采购。通过线上开展应急采购,不仅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防范廉政风险,还可以通过拓展系统功能,记录应急物资的数量、型号、保质期、分布等情况,提升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水平。


加强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促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能力建设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 王国复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逐步建立了发展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特别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向客观化、精细化和定量化发展,有效支撑了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服务。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行业影响深远。气象灾害作为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具有技术创新程度高、统一协调难度大、普查灾害种类多、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在中国气象局减灾司的统一协调部署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团队创新实施了集“科研管理”和“工程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管理模式:一方面,发挥科研项目的技术创新优势,成立“1+10”普查技术组专家团队,总体技术组统一部署,10个单灾种技术组分别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瓶颈;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各部门组织有力,共同协作,保障了普查工作推进进度、普查成果质量及标准。

混合型工作模式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前期工作主要按照科研工作模式开展,实现技术突破,完成规范编制,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启;后期按照工程管理模式展开,成熟一批,开发一批,应用一批,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最终按质保量完成普查工作,确保每个采购项目的顺利开启和实施。该工作模式可为多环节、高难度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通过本次普查,形成了一套风险普查技术体系,编制了系列技术标准,培养了一支灾害风险评估技术队伍,研发了一批普查成果。通过普查成果应用,提升了灾害风险(预)评估业务服务能力,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后加强集成应用,注重常态化普查建设,确保每个采购项目取得实效。对于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查”是基础,“用”是关键。采购项目实施后,需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技术应用、整合发展,确保采购成果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长效机制。

中国气象局紧扣“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把普查成果应用作为防范化解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的重要举措。通过普查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经过近一年多的应用实践,普查成果初见成效。随着普查工作的收官,我们将工作重点转入新的领域。一方面,整合利用普查技术成果,全力发展国家级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普查技术成果应用,全面拓展防灾减灾服务领域。


规范应急采购行为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国家移民管理局后勤保障司采购处二级调研员 程少云

在疫情暴发初期,口岸防疫物资紧缺,国家移民管理局后勤保障司面临采购程序不好把握、物资筹措难的问题。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和《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两个文件,第一时间从政策上为防疫物资采购便利化打开“绿色通道”,同时也为疫情期间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方向。我们也及时通知所属单位,保障疫情防控的急需,指导采购单位强化内控管理,落实闭环管控要求,便于事后核查。

如何科学建立应急采购制度保障突发事件需要?第一,需要明确应急采购管理的范畴,防止其被滥用、泛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定义,即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那么,应急采购是不是与之相对应?对此,需要确定由谁来定义,以及如何授权。要注意将应急采购与紧急采购予以区分。应急采购是专用名词,而紧急采购是一个状态,造成紧急采购的原因不一定是突发事件。同时,也要区分应急采购与应急物资采购项目,明确二者关系,做到有机统一。

第二,明确应急采购程序及其启动条件。既要有规范程序,又要缩短采购周期,否则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有时情况紧急,但采购供应并不急。如果没有规范的程序,就会导致很多“搭车”现象的出现。

第三,明确应急采购方式是多样化的。实践中,容易形成应急采购方式就是单一来源方式的误区。事实上,越是紧急情况,越要广泛寻找供应商,否则容易被单一供应商漫天要价,导致保障不及时。

第四,建立全国应急采购信息平台。全国统一按照不同种类规模化聚合应急物资资源,打破部门物资储备限制,实现应急救援物资的跨区域统筹调配,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有力支撑各地的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这一平台有助于采购人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使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数量、配送时间、方式等数据能在网络数据平台上及时发布,使采购主体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准确、及时,帮助其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对市场上的供需情况作出反应。

第五,注意平战结合。计算好储备基数,以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情况。如此一来,既能在平时演练中使用,也能在出现突发状况时有的放矢。同时,可以与多家大型物资配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储备物资易坏、代储物资费用高等问题。

第六,加强应急采购质量监管。越是紧急情况,越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应做好物资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及时提交验收报告。

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保障背后,是一整套制度机制在规范运行。通过不断调研论证和探索实践,丰富完善应急采购的内容、方式和机制,使应急采购更加规范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守护绿色生态 做好林草防火物资采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督查指导处二级调研员 李琦伟

森林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森林草原火灾不仅受气候、地理、林相等自然因素影响,更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森林草原防火物资的采购、储备、调拨和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制定并印发了《国家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试行)》,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以下简称防火司)负责组织采购、储备和管理,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实现闭环管理。国家防火物资储备管理坚持定点储存、专项管理、无偿使用的原则。

根据各省区市上报的需求及物资调拨情况,防火司制定国家防火物资年度采购计划,具体工作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直属事业单位承担,根据年度购置计划,按照政府采购政策的相关规定采购防火物资。

在国家森林草原防火物资采购完成后,按照防火司制定的分配方案存入各物资储备库。目前,防火司负责管理北京顺义、山西吕梁、内蒙古牙克石、吉林长春、湖北武汉、广西南宁、陕西西安、青海互助8个国家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统一挂牌,委托有关单位代管,代管单位负责国家防火物资库的日常管理。去年全年共向21个省区市及森工企业调拨防火物资,有力支援地方做好火灾预防和火情处置工作。按照计划安排,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目前,该项工作已得到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正在有序推进中。

各地需用防火物资时,应先动用本省区储备物资,在本省储备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可申请调拨国家防火物资。国家防火物资调拨坚持“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先储先调、就近调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以体系化车辆装备解决方案

助力国内车辆应急装备保障能力提升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装备事业部总经理 王龙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在大应急体系装备能力建设中践行央企责任和担当,展现新作为。关于东风越野车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我主要有四点想法。

一是让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坚实支撑。东风猛士已将军车高通过、高机动、高可靠的先进技术和民用智能电控、舒适驾乘调教等技术,完美融合到民用大应急领域的越野装备平台上。同时,东风越野车背靠东风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可以调动各方面资源,集优势力量助力大应急体系能力建设。

二是加快落实首台高端应急越野装备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中的示范推广。基于应急救援装备“高度机动、人装协同、组合救援、自我保障、标准统一”的理念,在应急、消防、公安、人防等领域,建设先导救援力量。利用猛士平台高机动、高通过的优势,将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快速送达离灾害最近的现场,同时保障灾区通信连接调度。在医疗、气象、水利、森林防火等横向后勤保障方面,与灾前预防、抢险协同等先导救援力量形成互补联动,实现“零距离”保障和互联,统一调度,体系作战。

三是推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队伍横向统配同一平台车型,在各系统内实现垂直标准编配,构建坚强保障。大应急体系可以分为应急管理、消防、公安、森林消防等多个领域。在抢险、通讯保障、后勤保障等关键应用场景中实现标准统一,装备横向统型,便于整体体系的执行及协同。从单个应急体系来看,各应急体系从部委到省厅、各地市队伍,再到各县市区队伍,在各系统中实现垂直统型,便于单个体系上下指挥互通,系统之间协同运转,提升技术和服务的保障能力,实现上下联动。

四是通过整合全行业资源,引导各领域新技术应用,加快应急救援现代化建设及体系建设。基于东风猛士军用平台改装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已达600多个,与中电子、中电科、航天等100多家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涉及通信、指挥、侦察、战地抢救、火力突击等领域,形成了系列化的改装或集成产品,多种新科技、新装备在猛士平台已得到应用,在应急救援领域做到了技术引领。通过与多家通讯设备厂家、改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了完整的整车一体化体系。合作厂家设备产品在行业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助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化、现代化建设。


发挥主流媒体担当 为应急采购建言献策

中国政府采购报总编辑 贺利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去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但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仍处于打基础、攻难关、上水平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如何织密灾害事故防控网络,增强防范应对处置能力?如何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如何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发展,让新技术、新装备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形成坚实支撑?如何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和协同作用,有力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这些都亟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此前,应急采购在疫情期间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国政府采购报开设专栏,先后刊登了《按图索骥 以往鉴来——我国地方紧急采购制度现状调研综述》《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多方畅谈紧急采购顶层设计》《政府采购与应急征用之间的差异与协同》《复盘“常艳青事件”反思政府紧急采购监管执行问题》等多篇文章进行了探讨。本次,我们举办“政府采购助力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研讨会,把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的专家和应急系统的专家请到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如何完善应急采购制度,可以说对应急采购的研讨又上升了一个层级。

应急采购作为保障应急物资供应和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保证,确实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比如,如何加强应急采购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的科学和合理;如何优化应急采购流程以保证合法合规和公开透明;如何建立应急采购信息共享机制,以便更好地了解应急物资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调度;怎样完善应急采购风险管理机制,以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和紧急任务的完成。相信本次专家们的深入探讨,能为应急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贡献更多的真知灼见。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24期第2—3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