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面
【乡情乡韵】
人生一面
■ 邱小平
回湖北随州老家,当然要品尝地道美食,于是来到餐饮一条街——香江商贸城。一到街口,就发现一件极有意思的事儿,街头三家襄阳牛杂面馆一字排开,顺着襄阳牛杂面往下看,赫然三家武汉热干面馆。在这条最繁华的美食街,襄阳牛杂面和武汉热干面锣对锣鼓对鼓地碰撞起来。
热干面是传统南方城市武汉的最佳代言,牛杂面则是夹杂着中原血统襄阳的金字招牌,而我的老家湖北随州,正好处在武汉和襄阳中间,正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主战场”。
到底是吃牛杂面还是热干面?这是个问题。张爱玲曾经用白玫瑰和红玫瑰作比,形容男人在选择女人过程中的首鼠两端。而作为一名低阶吃货,我的犹豫没超过三秒钟——既然难以抉择,那就全都来一份。
作为一名身在东北的湖北人,无论是热干面还是牛杂面,都是我的至爱。有天出街,突然看到“香芝香拌”热干面的招牌,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拐进去一饱口福,虽然也是碱面,但始终没有原来那个味道。
在武汉上学的那几年,我蹲在汉口的大街上吃过近千碗热干面,因此,深谙武汉热干面好吃来自于它的碱面。武汉不产小麦,碱面来自襄阳,中原小麦面的柔、滑、弹、韧,一吃便知。真正分出热干面味道高下的是芝麻酱,武汉的石磨芝麻酱滋味醇厚,调得稠而不澥,包裹着劲道的碱面,满口芝香浓郁。热干面拌面也有讲究,先挑起来再转,反复多次,面条一根根裹满了芝麻酱,一口下去满嘴留香,这才对味。
爱人当初在襄阳上大学,每次去襄阳看她,牛杂面成了必点佳品。同为碱面,热干面的精髓在酱,而牛杂面的精髓在汤,牛杂面的汤料用牛骨、牛油、辣椒、大料熬制,汤头需要数十个小时的文火慢熬,还未见“面”,仅仅一碗汤就让人忍受不了诱惑。在冬日瑟瑟的寒风之中,一碗暖暖的牛杂面下肚,那种漫长的等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满头大汗,还有思念和味蕾的无限满足。
由于撒贝宁、刘亦菲等知名武汉老乡的“代言”,武汉热干面名声在外,而襄阳牛杂面也绝非等闲之辈。“等回到地球,最想吃的还是襄阳的牛杂面!”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的一句话,迅速让襄阳牛杂面火出圈,声震寰宇。这一局,襄阳牛杂面扳回一分。
在我生活的哈尔滨,鸡西冷面,是我吃过的面中一绝。这种面用面粉、淀粉加荞麦面混合在一起压制而成,汤是用葱姜加酱油外带苹果、梨的汁水一起调成。面出锅先过凉水,再倒入汤,加白醋。入口之前,用筷子将冷面挑起、落下,挑起、落下,反复三五次,这面才算“醒”开,还没吃,那种清香和冰爽已扑面而来。
吃鸡西大冷面,当然离不开小辣菜,“冷面+辣菜”绝对是最佳CP,干豆腐、桔梗、豆腐泡,这是日常“辣菜三绝”,除此之外,海带丝、海桔梗、明太鱼、猪耳朵……万物皆可拌。虽然名为“辣”菜,但鸡西冷面菜的味道可不仅仅辣那么简单,还很鲜、很香,和冷面搭配在一起,可谓相得益彰。
冷面的筋道、辣菜的劲爽,在舌尖升腾起家乡的味道,是最冰凉的时刻。朋友说,出了东北以后,乡愁就像一碗飘着冰碴子的酸甜口的冷面,我在碗里头,它在胃里头。
有人说,饮食也是一种世界观,它的性情和血统与所生活的地方息息相关。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碗属于自己的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惊喜味道,这个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就如同余光中《乡愁四韵》中所谓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每一碗面条都有关于它的乡愁。
(作者系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就职于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