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谈“名片”

谈“名片”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2-05-20 15:12:0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化随笔】

谈“名片”

■ 齐玄江

我的名片有许多空白,除了工作单位、地址、职业,就是名字了。我职称评上“主任记者”后,名字后加有一后缀:主任记者。我还故意让“主任”与“记者”离开“一箭之地”,使人误认为我是一“主任”,“记者”是职业而已。在酒席上,人以“主任”称之,我也欣然应答。现在想来很是可笑。

当了几年记者,收了千余张名片。我最感兴趣的是两类名片。一类是那种大名片,对折的,展开来比正常名片多出三分之二。除冠有“大衔”,还有什么领导小组组长、董事、理事、会长、总会计师、经理、总监等大大小小的官衔;或印有评估师、拍卖师、经济博士、艺术顾问、诗人、作家、摄影家、形象大使、明星经纪人等很响的名头。看了羡慕不已,叹道:“此君真能干啊!”突然又想到阿Q光着膀子舂米,行人也这么感叹:“阿Q真能做!”当然,阿Q没有官衔,不能和他们相比,可不知怎么我还是想到了他。古人说,艺多不压身。对有的人来说,是官多不压身,恨不得天下的官儿都一人当了。天下官,一理也,能当大官自然更能当小官,能当此官就能当彼官,不管自己懂也不懂,知也不知。业虽不同,官理一也,舍我其谁?只要伸手能够得着,大大小小的官衔一股脑儿都攥在手里。如果制度不允许,就任用亲信挂名,大小事情皆出己手。《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一)《杨国忠诸使》载:“杨国忠为度支郎,领十五余使。至宰相,凡领四十余使。第署一字不能尽,胥吏因是恣为奸欺。新、旧唐史皆不详载其职。按其拜相制前衔云:‘御史大夫判度支、权知太府卿事,兼蜀郡长史,剑南节度支度、营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两京太府、司农、出纳、监仓、祠祭、米炭、宫市、长春九成宫等使,关内道及京畿采访处置使,拜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崇文馆学士、修国史、太清太微宫使。’自余所领,又有管当租庸、铸钱等使。”这些大大小小的官衔,我辈搞不懂,反正哪一个都非等闲所能任。杨国忠如果将他的官名都印在名片上,该是多大的一张名片呀。当然杨国忠是无需名片的,大官无名。安史之乱,杨国忠死在马嵬坡,可以说是被这些官名压死的。所以,官多不压身是很难说的。

第二类感兴趣的名片是“标签”名片。商家名片打印上“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尚不算碍眼,可一些官儿的片子上印上“十不准”“服务八承诺”之类,就令人反胃了。这些东西本应挂在办公室里。如果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绝不会要这些东西来标榜自己的。印了这些玩意也不能证明你就是合格的公仆。内又有一张小有名气的艺人的片子,印有“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好像大家总认为他不平凡似的。后来,我把所有的片子放一把火烧了,因为我觉得高攀不上。

这些片子大多是用我的片子交换来的。多少年来,我发了那么多片子,找我的人寥寥无几(谁叫我的片子上没有官衔呢),足见他们接了我的片子后,不是扔了就是撕了,我这也算报“一箭之仇”吧。

大官大名之人,无需名片,无名百姓也无需名片。东汉祢衡到许昌去,身上带着刺(相当于今之名片),打算谒见当时的权要,但一直没有人接见他,以致于刺放在怀中许久不用,上面的字都磨得漫漶不清。所以,如我之辈,当年也曾毕恭毕敬地递人名片,真是糊涂啊。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48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