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 阳光
【甘苦政采人】
风雨 阳光
■ 付兴奎
那天,从会议室出来,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如释重负,尽管六年甚至更早之前,我就做好了随时离开采购岗位的准备。
书架上漫天漫地的法规文件,电脑里密密麻麻的工作痕迹,讲座底稿、投诉处理决定、评审专家名单、代理机构备案、工作安排、整改报告、已经过期的光盘、成摞的杂志和报纸,还有继续打进来的业务咨询电话,甚至换过好几次的饮水机、用过几箱子的一次性水杯、舍不得丢弃的茶叶盒、用秃了的毛笔……将近15个年头180个月5000多个日子,林林总总的琐事,随便一件东西,都能引发我对往事的回忆。
记得刚刚走进这间办公室的时候,从前任手里接过来的《政府采购法》还不到6岁,采购方面的很多职能和业务流程还在探索阶段。在应采尽采的大原则下,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审批和审核的范围内。一个优盘、一盒墨粉、一沓打印纸、一个汽车配件、一件教学用具、一个宣传手册的印刷,无一例外进入了我们监管的范围。单位等着使用东西,领导要求规范程序,供应商不满意服务效能。采购需求的审核、性价比的比对、评审专家的选择、招标现场的监督、采购合同的鉴证、采购结果的验收,7县1区,市直400多个党政事业单位、数万笔采购业务,三四个人的科室,恨不得变成千手观音。公用设施、专业设备、应急项目,稍有差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开学了学生坐不上课桌凳,疫情出现了防护措施得不到保障,采暖期到了烧锅炉的煤还没有着落,重大项目因程序不规范不能落地,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压在了你的身上。领导的批示要求肯定得坚决执行,部门的特殊理由也不得不考虑。把关不严的结果肯定是后患无穷,把关过严形成的梗阻,同样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职。采购需求的审核、采购过程的监督,无异于在钢丝上行走,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
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和数量,搭着梯子爬上高空逐设备核对型号,一棵一棵核对树苗的数量,一张一张数办公家具,一袋一袋盯着人往水里投鱼苗,在网上查询票据上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在招标现场不惜采用车轮战法,迫使供应商降价到喷血。
表面上的忙忙碌碌,超负荷的责任把关,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反而招致许多误解。而比误解更可怕的是相关部门和同志的不信任,随便一个没有凭据的群众来信,就会让你悲哀无奈到抓狂。
心情开朗的自己开始出现抑郁,原本躺倒就睡着这会儿却开始失眠,睡梦中经常梦见自己和采购当事人吵架。渐渐地,内心深处开始出现了隐退的想法,终于将一纸辞呈交到领导面前。
领导的答复还没有下来,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却不期而至。红过脸的朋友、给过处罚的供应商、公开通报的专家,通过不同的形式劝我继续工作。他们不计前嫌的做法,让我对此前的业务工作和服务对象有了新的认识。那年除夕晚上,我收到的400多条电话短信中,绝大多数竟然来自采购上的各类服务对象。
年轻时学习中国历史,只记住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句子,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的业务工作何尝不像治国理政,你付出的是爱,收获的肯定会是幸福。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被人误解,肯定是自己在态度和方法上存在问题。通过冷静反思以及和朋友们交流,我对自己在工作上的急躁情绪和接人待物方面的简单粗暴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重新进行项目审核和审批的时候,我不仅注重对采购知识的钻研,而且更多注重财政业务之外的知识,比如计算机与网络、工程预决算和监理、项目规划建议、棚户区改造、园林规划与设计、环保监测、传媒大厦声学装修、办公家具配置、汽车修理和养护等等。通过涉猎各项业务,了解各种需求,既开拓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也懂得了如何把握特殊需求的特殊性。现在的我,可以说不仅是采购方面的行家,也是其他业务方面的杂家。
在与人交往方面,也慢慢学会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不管是招标过程中的竞争对手,还是采购过程中的甲方乙方,不管是监督人还是监督对象,只要能够以心换心,就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性朋友。从事小微企业的年轻人,热衷公益的成功企业家,造诣高深的造价师、监理师、评估师、经济师、会计师,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一技之长,都可以帮我们补齐工作和业务上的短板。自己周围的朋友一天天多了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丰富了许多。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政府购买需求的业务越来越多,新的改革措施也越来越接地气,政府采购的流程和政策功能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财政部门也开始从繁杂的采购业务和利益关系中解脱出来。当然,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责任。从公车治理、营商环境优化、放管服改革到行业乱象治理,我们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手段,更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社会功能。
从2002到2022,短短20年时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高速扩容,政府采购成为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我不敢说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和最好,但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一是组织的信任,二是做人的良知。看着自己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回望自己走过的历程,我突然想起了那首熟悉的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甘肃省庆阳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