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防疫小记

防疫小记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2-03-17 16:28:2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人世间】

防疫小记

■ 尔雅

疫情初起的时候,我还回了一趟老家,给父亲过生日。后来看到确诊病例的行踪,有几位就在兰州到老家区间的高铁上。还好是开了车子,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密接人群被隔离起来。

学校发布通知,非必要不出门。那两天正好有事,我从学校来回好几趟,熟悉的同事看见我,还赞美说我敬业爱岗。其实同事的话里可能还有些玩笑式的嘲讽,通常来说,大家更喜欢我懒散的样子。有个研究生的论文写得不好,需要我来改一改。要在平常,我会请他来办公室,严肃地提出修改意见。但那时候学生们已经封闭在宿舍,叫他出来很麻烦,我只能替他修改。主要的问题是语言表达不好,很简单的一句话会说得很啰嗦,在语法上也有错误。以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很多年轻人其实很缺乏基本的“小学”训练。

论文刚改完,学校和小区就封闭起来了。小区里的工作人员举着喇叭,喊话叫人们下楼去做核酸检测。桌子后面的医生穿着防护服,手里拿着一只长棉签。她们大多都是年轻人,工作很辛苦。检测的次数多了,排队就有了欢乐的气氛,还能遇见熟人,才知道他也住在这里。我们聊一聊吃饭的问题、物价指数和旅行等等。旅行是令人向往的生活,但我们也知道,这次的疫情和某些旅行团队有关。这有一点像是“疾病的隐喻”,人类生活和旷远的自然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协调。如果没有真诚的敬畏,漂亮的风景一定潜伏着危险。

隔离是古老并且有效的防疫手段。我读过好多关于人类瘟疫的书,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对抗。对我个人来说,隔离其实并没有特别地影响到我的生活。当然,本来有几趟出行的计划,还有一些约好的活动。但取消之后,觉得也没有很大的损失。安静下来,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我们都太忙了,很多的琐事其实在消耗我们有限的人生。

写了两个小文章。一个是短序,作者是同乡。他在山东工作,写了好多篇记录乡村生活的散文,笔墨很生动,计划出一部散文集子,希望我能写一段话。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我老家是一个保留了特别丰厚的农耕文明传统的地方,至今,那里的人们热爱读书和书法。每次跟人说起来,我总是倍感荣耀。

另一篇是给王彬先生的大著《从文本到叙事》写的评论。王先生很有学问,读书和考据的功夫一流,很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学者的风范。当年在鲁院学习,王先生给我们主讲《红楼梦》的叙事,曾经在课堂上隆重地表扬我。毕业的时候他约我到他办公室,把签名盖章的著作送给我。后来他请我给他的另一部作品写评论,但对我的评论不甚满意,自己认真修改了一遍,发表到一家刊物上。此后有几年没有联络,我觉得可能是王先生对我的懒散有点失望。前些日子,王先生寄了他的书来,并且催促我读完了跟他讨论。老师的期望当然不敢马虎,于是认真读书,又拿出西方叙事学的若干书籍,一起对照着读,写了一篇小评论。发过去不久,王先生就打电话过来,很直接地批评我写得不好,写了好多西方的理论而中国的叙事理论却没有展开。先生的作风一贯耿直,有一说一,所以我也不觉得脸面无光。细细一想,先生批评得对,相比他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我们就显得很马虎。我们偶尔也自以为是地做点学问,其实经常是沽名钓誉,都是为稻粱谋。因此我决心要写得好一点,正在扩充和修改,计划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无论如何,让老师表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每隔一两天和母亲通一次电话。乡下的小道消息比实际情况要更惊悚,所以她很担心我们的状态。她说,村口也都堵上了,不让出也不让进。她又说,乡下的煤涨价了,运煤的车子也进不来,好多人不买煤,等着降价。还有,镇上卖的馒头也变小了,她自己发面,在火炉上烙锅盔,很好吃。通常,她会不停地说,一直到我打断她的话。她是盼望着我能够回去,然后她就可以烙锅盔给我吃。这就像是在夏天的时候,她会炫耀她的菜园里有新鲜的蔬菜一样。这是她的小心思,当然也是她持久不变的生活。我也经常觉得,相比母亲的热烈,我们的回馈显得虚伪又粗糙。而伟大的爱意往往来自于传递,回想起来,正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我才缓慢地发现了人生中爱的真谛:很可能那是一种恢宏的本能。

还接到很多外地朋友的问候,他们都注意到这次严重的疫情。有些朋友其实都不熟悉,甚至都没有见过面。这让人感觉到温暖。很多时候,我们错过了很多善意的表达。

城市和国家都在抗疫,我所在的学校也是。抗疫的队伍雄壮有力,毫无悬念,不久就可以消灭病毒。我也很想为这场战役做一点什么,但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我们都是普通人群中的一个两个,没有特别的本领,只是期望过上寻常安宁的生活。亲眼所见,很多人因为疫情,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都在努力地活着,但“战争”一定会结束。我也很感激那些奋力奔走的医生和更多的抗击疫情的人们。我们获得了安全感和生命至上的尊严,由此我也爱着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因为疫情而闲居,但我们的薪水并没有减少,这让我感觉到温暖而惭愧。

(作者为小说家、教授)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3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