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爬犁
【乡情乡韵】
东北的爬犁
■ 祁敬君
立冬当天,便下场暴雪,都市的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恍然一想,大雪倘若落在我的老家,人们会欢喜得不得了——可以捞爬犁啦。
老家在辽东山区,那里是满族人居住的地方。冬季,家家户户都使用爬犁,有首民谣:“十一月,大冷天,跑爬犁,雪炮烟”,就是当地使用爬犁的生动写照。爬犁,满语称为法喇,是专门行于雪地与冰上的一种无轮交通运输工具。人能捞,牛能拖,马能驾,狗能拉。
我老家那儿,爬犁都是靠人捞的小型爬犁。其构造大致是这样的:接触地面滑行的两个部位,叫爬犁橇;爬犁橇上面前后共有四个立柱称为爬犁腿;立柱上面有两个横撑则是爬犁棚。爬犁橇大约每根1.1米长,多用韧性较好的柞木、桦木制作。爬犁腿约30厘米高。
制作爬犁,在我老家,俗称打爬犁。村里的木匠,个个会打,但顶数西沟王连财打得最华堂(好的意思)。他打的爬犁,橇子是用杏木制作的。杏木,密度大,光滑,并且有一定重量,行走起来抓地不飘。爬犁腿用榆木制作,韧性好。爬犁棚也是用黄榆木制作,承重力强。整个爬犁全靠榫卯结合,十分牢固。而且不怕雪湿,越湿榫卯结合越紧固。
王木匠每每打好一副爬犁,交付使用时都会得意地对客户讲解:好爬犁,不仅要有一副杏木的橇子,还要结构比例适称,榫卯严丝合缝,放在坡路自动滑行且能走直线。
听着王木匠的“爬犁经”,客户佩服地频频点头。以手轻抚溜光水滑的爬犁,爱惜得不得了。
一场大雪过后,山川沟满壕平,填没了“道眼”。这时,家家户户便把挂在仓房墙上的爬犁卸下来,派上用场。只有爬犁能不分道路,轻快地在雪地上行走。
爬犁在老家用处多去了。爬犁棚上置放大圆藤筐,可以将宅院里一大早清扫堆积的雪捞到村外;将粪运到田地里;妇女捞着一袋玉米粒去磨坊磨成面粉;有人出远门,行李放到爬犁上,家人捞着爬犁送站;老人生病,爬犁上的藤筐铺床棉被,捞着去镇卫生院看医生……
爬犁在我们孩童眼里,却是一件最有趣的游戏玩具——放爬犁坡。通俗点说,就是把爬犁捞到陡坡顶,上面坐着几个小伙伴,往下自由滑行。哈哈。其实,可不是这么简单。这是一种近似疯狂的游戏,玩的是速度与激情,需要勇气与智慧。彪悍的男孩子乐此不疲,文静的女孩子也喜欢参与。
放爬犁坡最关键的是打艄。打艄,就是坐在爬犁的前棚上,用双脚掌握方向的人,相当于行船的艄公。
找一平地,摆好爬犁。打艄者先坐在前棚,两脚用力蹬着雪地,防止爬犁下滑。年龄小的男孩与女孩则坐在后棚上,这是最好的座位。还有一人,在爬犁后面,滑行前,负责轻轻推一下爬犁,然后迅速站在爬犁的后脚上,后脚也就巴掌那么大个地方,这叫“踩后脚蹬”。通常,一副爬犁能坐四五个人。
放爬犁坡,往往险象环生。所谓山无常形,水无常势,放爬犁坡亦是如此。爬犁在崇山峻岭中,显得那样渺小,犹如在惊涛骇浪的急流里放木排子,一会儿被打下谷底,一会儿冲上浪尖,那心,提到嗓子眼喽。风驰电掣,两耳生风,大家牢牢抓住爬犁上的绳索。两旁鸟声鸣不住,轻犁已过万重山,爬犁后面扬起一溜雪烟。最后,冲出蜿蜒崎岖山路,稳稳地停靠在岭下。
在山区,爬犁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来砍柴。我老家那儿,冬季漫长,风力大,降雪多,风吹雪搅得周天寒彻,零下30多度是常态。家家户户都要进山捞干枯的木头,烧炕取暖。山高林密,沟壑被冰雪覆盖,只有爬犁进山方便,捞回一垛垛枯木,家人便有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我居住的城市,立冬当天,下场暴雪。我好奇,给西沟王木匠打电话问,交通工具现代化了,还有用爬犁的吗?王木匠说,有啊!打爬犁的还很多呢。
(作者系辽宁省作协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