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格局 共享新机遇
把握新格局 共享新机遇
——盘点2021年汽车圈的那些新变化
编者按:2021年的末班车已发车。循着车辙印记回望走过的路,有平坦广阔的大道,有颠簸崎岖的小路,也有柳暗花明的转角。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一方面,“缺芯潮”、数据安全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警钟;另一方面,新的机遇又在悄然萌芽。从政府采购领域来看,公务用车采购依旧缩紧,但创新不断;公车管理日趋精细化、标准化;支持绿色采购的政策功能继续发光发热……
在新旧交替之际,汽车周刊用8个关键词为您梳理汽车行业这一年的“大动作”。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吴敏
行业趋势篇
“缺芯潮”席卷全球
“缺芯潮”自2020年年底蔓延至今,汽车行业也因此受到较大冲击,诸多车企相继宣布减停产。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为1027.2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98.2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3%。
本月中旬,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公开表示,11月份汽车行业“缺芯”的状况有所缓解。多家汽车制造商的管理层则表示,第4季度的行业状况虽比第3季度有所好转,但仍然充满挑战。
“缺芯潮”唤醒了我国汽车产业自强自立,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心。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拥有自己统一的操作系统,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车规级产业体系;我国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需要打造世界级先进企业等观点在业界达成高度一致。
不少企业在行动。吉利在今年与芯聚能成立合资公司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品。北汽集团则选择与外资合资研发自动驾驶处理以及智能语音交互芯片。
除了传统车企外,汽车芯片行业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今年7月,被业内喻为“AI芯片独角兽”之一的地平线正式发布了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征程5。征程5一经发布,即与多家车企达成了首发量产合作意向。地平线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力争拿下全球汽车智能芯片市场30%的市场占有率。
汽车数据安全频上热搜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汽车数据处理能力日益增强,但与此同时,暴露出的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日益突出。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我国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夯基垒台,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7月3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9月15日,工信部网安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通知》。10月1日,由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开始施行。10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等4项标准。
年末,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技术总监李乐言公开表示,关于数据、信息安全、软件升级的强制标准的相关法规预计会在2022年底发布,另外电子五所围绕准入管理的五个方面,特别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以及自动驾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检测与测试要求,相关管理规定完善之后将在全国部分城市进行试点。
保护数据安全的大旗已举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整合全国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力量,在政产学研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或迎市场化拐点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330万辆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佐证了该预判,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产量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今年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历史拐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了10%,产品不断丰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一大动因。传统车企、新造车企业都在快速迭代新产品。11月份,比亚迪近10万辆的汽车销量中,新能源占比超过了九成。而蔚来、理想、小鹏3家头部新造车企业月销量均突破了1万辆,同比增长都在1倍以上。
除了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也离不开消费市场的认同。如今不仅是大城市,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可期
2021年,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氢燃料电池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紧接着,11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短时间内先后印发两大文件,可以看出我国推动氢能产业的决心已经越来越坚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层面已有29个省市区出台了涉及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超过48座城市发布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例如,11月,《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出台,通过资金补贴、大力创新商业模式等,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12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浙江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提出要打造两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氢走廊”。
日益临近的北京冬奥会也给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据了解,本届冬奥会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除了丰田外,宇通集团、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合作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在延庆助力赛事顺利举行。
在多方刺激下,企业层面也加快了步伐。今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新一代氢燃料电动试制车正式亮相。长城则将在明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
汽车采购&管理篇
公务用车采购历久弥新
公务用车采购仍呈收紧之势,但创新从未止步。
浙江省今年的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采购再次创新,大力彰显公开、公平和公正。12月,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汽车馆)项目(征求意见稿)》,就招标文件公开征集供应商的意见。供应商可提前监督招标文件是否存在影响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的条款,是否有倾向性意见和特定的性能指标等。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则在强化价格管理方面做文章,细化了汽车协议供货价格管理。如,明确采购价格为税后价格,包含了配套服务和有关配件的费用,但不含车辆购置税和选装配件的费用;新能源小客车的相应价格应包含充电桩费用等。
除了采购方式的创新外,公务用车采购还出现了很多“新身影”。今年安徽省2021-2022汽车协议供货采购项目中,自主品牌汽车表现亮眼,在所有中标车型中占比超过90%。江西2021-2022年度公务用车协议供货项目中,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也让人眼前一亮。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公务用车配备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还会继续扩大,造车新势力也将在政府采购领域有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特种车领域探索集采模式
运钞车、环卫车、消防车、疫苗运输车、挖掘车、搅拌车、电视转播车……特种车种类多样、采购多元。
由于特种车辆应用领域相对局限,集中采购更能彰显价格优势,但因车型特殊,集采价格较低,废标率较高,也给招标增加了难度。
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中心从多年前就开始探索部门集采全系统运钞车。每年该中心的运钞车项目都受到供应商的高度关注,今年也不例外。2021年人民银行系统运钞业务车辆采购项目总预算超过2400万元,但最终却因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不足3家而废标。
因为单价高、采购数量少,一直以来消防车采购价格很难降下来。不过,今年四川已经在探索对消防车进行需求集中、统一采购。项目集中了全省各地市消防支队的消防车辆采购需求,预算超过2.67亿元,共分为38个包。虽然项目预算金额大,受关注度高,但采购过程较为曲折。因部分包段废标,整个项目招标了3次,才最终全部成交。
业内人士称,由于特种车的特种属性,需求设置更易具有倾向性,导致废标。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特种车集采,而是应加强需求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特种车辆采购也被打下了时代的烙印。随着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新冠疫苗运输车的采购也随之增加。
有增就有降。这两年,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地方已经不再由城管部门直接采购环卫车辆,往年动辄上千万元的采购项目已鲜见。
助力新能源车推广各显神通
国务院今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要达到40%左右。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采购一直不遗余力,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地设定了公共领域车辆的新能源化路线图,并对采购比例进行了明确。河北未来5年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和党政机关示范作用,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省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新增或更换机要通信用车100%选用新能源汽车,应急保障用车、离退休干部用车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逐年提高。安徽提出自2021年起,省内新增及更新的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且每年在上年度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
有些地方则直接落实到了操作层面。例如,广西明确把新能源汽车占比纳入政府采购条件。全区各级公务用车管理机构在进行公务用车租赁政府采购时,要将新能源汽车比例作为采购条件。企业拥有所有权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30%及以上,是企业可作为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供应商的必要条件。青岛则在公安系统110巡逻车中,配备了一批车电分离的新能源汽车,提升车辆使用的效率,突破新能源汽车里程瓶颈;同时,创新引入第三方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充换电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保养-维修-租赁一体式服务中心,大大缓解政府机关和社会群众使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难、维修保养距离远等问题。
“三定点”管理“滴油不漏”
2021年,公车的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和定点保险(以下简称“三定点”)的管理已经从宏观走向微观,管理更加细致、精准,保证“滴油不漏”。
这一年,多地试行共享“三定点”采购结果。6月,陕西省明确省级各预算单位可共享已入围2021年度西安市级政府采购共享类别的定点供应商,包括公务车辆定点加油等。7月,四川省强调,省内各地应当通过政府集采方式,按照属地原则确定“三定点”各类服务供应商,采购结果各单位共享,实现“一地采购、全省共享”。这一举措避免了重复采购、资源浪费的问题。
多地严管定点加油。公车用油一直是一个难管的命题。如何杜绝公车私用,做到“滴油不漏”,各地都有奇招。9月,山东省东营市发文明确了定点加油企业选定、加油卡办理及使用、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内容。10月,江苏宿迁通过实施定点加油、自动扣款、按月对账等举措,加强公务用车燃油管理。同月,杭州市发文要求预算单位严控油卡储值金额;充值油卡充值应优先使用积分;对油卡储值金额已超当年需用额的单位,将暂停充值。
公车定点维修也是一个廉政风险点。安徽亳州严格执行定点维修程序和标准,压实车辆代管单位第一责任人职责。在费用结算时,需提供车辆维修正式发票、维修结算清单、维修审批表、维修报价单等,杜绝以“换”代“修”、小“病”大修、无“病”虚修等浪费或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