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
【岁月】
赤水河
■ 秦延安
晨啼的鸟将天幕啄开,褪去晨雾的吊脚楼便如梳洗后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站在赤水河畔。那白墙黑顶,层次分明,仿若明眸皓齿的少年,英俊潇洒。看着那奔涌而来的赤水河,我仿佛听到了86年前那些紧急的脚步声。那略带兴奋的脚步一洗湘江战役的阴霾,也是一渡二渡赤水带来的自信。3万红军能将40余万敌军搅得手忙脚乱,晕头转向,大家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超常的军事才能。所以当毛泽东作出在茅台三渡赤水河的决定后,大家惊奇中略带兴奋。但他们坚信,只要跟着毛泽东走,绝对没错。
茅台镇是黔北四大集镇之一,也是仁怀通往四川古蔺的交通要道。与前两次夜渡、偷渡不同,这次是大摇大摆地渡,放在大白天正中午,这种大张旗鼓背后隐藏的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等连环计,任是当时40万敌军怎么也摸不着头脑。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再次西进仁怀县,15日晨,对仁怀鲁班场守敌周浑元部发起猛攻,鏖战竟日,复舍敌北去。就在敌人惊魂未定时,红三军团第十三团侦察连已经悄悄潜入茅台镇,并在16日清晨乘机占领茅台渡口。16日中午,红军各部先后抵达茅台,在渡河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宋任穷的指挥下开始渡河,为四渡赤水埋下了伏笔。
虽然渡河的队伍早已远去,但是英雄的壮举并未磨灭。如今,在三渡赤水的地方已经架起了一座斜拉式铁索桥。两岸整葺一新的坚固堤防,抚平了激流滚滚的赤水河,波澜不惊的河面显示着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好渡口。站在桥上,一眼便可以看到对岸桥头的茅台渡口纪念碑,鲜红的字迹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幅标语张扬着80多年前的那场出奇兵。
过了铁锁桥,绕过纪念碑,拾级而上,便是占地100亩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园区口是两层楼的“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馆内以图片、文字及雕塑,并配以光乐声响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在赤水河上的运筹帷幄。
陈列馆里最动人的还是第四部分红军笔下的茅台酒。红军长征途中缺医少药,为了缓解长途行军的疲劳,上级规定,每到宿营地,指战员都要烧水泡脚,然后用烧酒搓脚板。湘江战后,两渡赤水,一路风尘仆仆的急行军,加上激战连连,让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双脚磨起了水泡。红军进驻茅台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纷纷用美酒相迎。张爱萍、成仿吾等将军对此段经历都有记述。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茅台酒不仅芳香醉人,而且擦脚健体更是奇效无比。陈列馆最后一个展室,便是红军进驻茅台镇的实景展示,受伤的战士正在用茅台酒疗伤、擦脚,那种真切的军民鱼水情让人动容。
出得陈列馆,便是依山而建近一公里的四渡赤水浮雕墙。那褐红的色彩,如长征的历程洒满了鲜血。绕过纪念墙,拾阶而上,便是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高25000毫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光辉历程。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塔身,象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丰功伟绩。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红军四渡赤水,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40万敌军不仅没有困住红军,且被歼1.8万余人,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1960年,毛泽东在接见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时曾深情地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站在纪念塔前,放眼四望,整个茅台镇尽收眼底,绿水青山之下一片欣欣向荣。我知道,这一片美丽与繁荣,都是红军战士用脚走出来的,用鲜血浇灌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硕果,它引领着我们大踏步前进。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就职于陕西省水文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