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红绿井冈山

红绿井冈山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1-07-01 20:08:4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天地之间】

红绿井冈山

■ 付兴奎

茨坪的坪就像龙潭里的水,一个坪的下面肯定有一道山坡。井冈山的坡,像极了伟人的草书,没有一点坡的章法,本该向前延伸的时候,偏偏被他笔锋一转,然后就呈现出独有的仪态万方。

来井冈山参观学习的人,就像这里开不败的花和烧不尽的草,一拨接着一拨。大家的心本来是奔着井冈山的红来的,眼里看到的却是无处不在的绿。赤柏松和毛竹,桂树与海棠,石斛和老鸭草,山莓子和大青,漫山遍野。大井的毛委员故居,黄洋界的五大哨口,红军医院的旧址,林木遮天蔽日,花草生机勃勃。

井冈山的红和别处不同,十万红军的存在从没有影响过大山的翠绿和潭水的清幽,以至于我们在寻找先烈们的遗迹时,找不到一处可以复原的战场和属于任何一个人的专人陈列馆。在井冈山的革命博物馆里,那块只有24厘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是17岁就参加革命,亲历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苏联卫国战争、抗美援朝等史诗般战斗的谭家述将军最后的心愿,那些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死难的亲人、战友、兄弟,让他成为一名欠下巨债但始终无法偿还的债户。在他看来,他就是他们用牺牲共同典当活下来的那个人,是他们用死亡护佑下来的幸存者。享年78岁的他,没有在北京举行任何规模的遗体告别仪式,他把骨灰洒在自己战斗过的井冈山,他还用自己并不宽余的积蓄买来一块北京房山特有的汉白玉石头,献给了所有在井冈山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谭家述归队了,他成了成千上万个井冈山革命烈士的一员,他的骨灰和他们的鲜血一起融入了沉默不语的青山。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神秘庄严的井冈山曾经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那是刘文西的国画流光的水彩和洒脱的线条,那是井冈山顶雕塑家关于力与美的展示,是宋祖英《十送红军》里的甜美和温柔。但是,如果你从辉煌多彩的封面上拂去历史的尘埃,进一步走近普通百姓和革命烈士以及他们的亲人,你得到的绝对是不同的答案。

在小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解说员给我们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她叫段子英,是红四军二十八团参谋长王展程的遗孀,也是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伍若兰、曾志和毛泽建等著名革命家的同窗好友,她还是湖南耒阳苏维埃政府的特派员,井冈山前线的宣传员,也是一位红军指挥员的妻子。后来,她用两只箩筐担着孩子,从遂川一直走到南昌,时时躲避着国民党的追杀,她逃过多次,被贩卖过多次,从饱受蹂躏到重见阳光,她用了8年时间。她找到组织又开始寻找丈夫。在50多年前丈夫被关押和枪杀的地方戴家铺,她对着苍天嚎啕大哭。她说:“多少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你有儿孙,血脉绵延,你该知足了。”

她叫谢梅香,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共匪”袁文才的妻子。为了不让自己掉入敌人的埋伏圈,她经常赶着一家人在没有路的深山里行军。她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女儿们去做别人家的童养媳,她只要她们活着。她是一个以母爱为武器的战士,虽然因为漫长的战斗而伤痕累累,但依然像一根钢铁浇铸的钉子一样钉在井冈山的土地上。

多少年以后,终于没有人追杀他们一家人了,她可以和马源村所有的农民一样,安心地在自己家的田里种地,在屋后的山上放牛,坐在黄昏里看炊烟升起,在梦境里遇见差不多已经被自己遗忘的丈夫。

1952年,已经做了国家高级干部的曾志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在反围剿中送给战友的孩子石来发。母子相见之后,石来发并没有通过母亲为自己谋取好的待遇和地位,依然选择了回大井村当自己的农民。几十年过去了,石来发的儿孙们,依然生活在井冈山的土地上。井冈山的红,是薪火传承不计个人荣辱的赤胆和忠心。井冈山人的精神高度,何尝不像井冈山一样的崇高。

江满凤是井冈山龙潭景区的一名保洁员,也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井冈山妹子。只要有江满凤的地方,就有悦耳动听的井冈山民歌。她最喜欢的歌是《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这首歌的作者是她从未谋面的祖父江治华,当年的他是红色军营里的民歌王子,井冈山最著名的民歌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江治华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在战斗中牺牲,有人说他在突围之后客死他乡。反正,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有人听到过他的歌声。烈士的名册里没有他的姓名,井冈山的坟茔中也没有他的墓碑。他留给妻子和孩子的,除了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有一本发黄的《红军歌谣》手抄本。

和所有的先烈不同,那本破旧不堪的手抄本,是他留给井冈山最珍贵的遗物。“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走到天边又记心头。老妹等你哟长相守,老妹等你哟到白头。”穿过江满凤的歌声,我们仿佛又一次看见了倚门而望等待亲人归来的农家女子,深情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渐渐融入井冈山的绿色。

听纪念馆里的解说员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或者,在路边和卖特产打零工的农民交流。感觉井冈山的红是那种从外表到内心,从肉体到精神,从意志到灵魂玲珑剔透的红。而井冈山的绿,则是天然纯正没有一丝杂质的独一无二的绿。

(作者系甘肃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甘肃省庆阳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064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