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27亿,东莞为数字政府打“地基”
东莞启动首批数字政府项目
3年27亿,东莞为数字政府打“地基”
■本报记者程红琳
东莞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正一路狂奔。
8月30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以及《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随即,9月3日,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一则竞争性磋商公告。公告显示,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启动了预算为27.42亿元的数字政府建设项目。
与数字政府相关的项目,一般采购金额较大,几千万或数亿采购规模的项目已是司空见惯。如今年5月份广东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启动的10亿元数字政府项目,今年8月份长沙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启动的2.4亿元数字政府项目。但此次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采购预算超27亿元,在业界也较为罕见。不仅如此,该项目总承包建设周期预计为三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莞市诸多行政事务都可以实现网上审批,市民办事不用在多个部门之间奔跑。因此,外界不禁好奇,在政府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然走在前列的东莞,此次投入超27亿元,未来会给公众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政府?该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以及建设亮点又有哪些?东莞此次“数字政府”项目与“数字广东”框架下的广东其他地市在采购方式及建设模式上又有何不同?该项目又将引入哪些技术助力为东莞打造一流的“数字政府”?
打造样板区
提升城市竞争力
预算27亿元的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项目?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根据《总体规划》,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愿景目标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另外,《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也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设节点,即:到2019年底前,实现80%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事项“马上办”,市、镇两级政府服务事项70%以上“网上办”,80%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实现85%以上“一次办”;至2020年,“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4个100%,推动东莞市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到2021年底,汇聚各领域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00亿条。
从《总体规划》以及《行动计划》中,不难看出,东莞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雄心。
因此,作为东莞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后实施的首批一体化、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统筹建设项目,此次东莞市“数字政府”项目采购预算之大便不难理解。
该项目的竞争性磋商文件也强调,东莞“数字政府”旨在通过全市信息化电子政务项目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政务云、政务网、数据大脑的统筹建设,大力提升东莞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破解网络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三难问题,真正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变三难为三通,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乍一看,各地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都颇为相似。但事实上,看似“差不多”的建设目标,可能在总体框架设计及业务逻辑上,却存在较大差异。
记者发现,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管理、服务、协同和支撑为职能线。在东莞“数字政府”的业务构架中,明确指出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公共支撑6大业务线,与智能线一起,构建纵横贯通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业务体系。
深度拥抱“数字化”
打造“网购”式政府服务
细读《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莞家”服务。“莞家”服务依托“政务数据大脑”,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汇聚政务、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民生等惠民服务,实现业务通、数据通、证照通、支付通、服务通,力争让全域群众、企业享受像“网购”一样方便的服务体验。
如何将《总体规划》中的“莞家”服务真正落地并惠及群众,是东莞市“数字政府”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实现的重要目标。在该项目的磋商文件中,记者了解到,本期具体建设内容如下:针对目前东莞市工信局的“企莞家”进行升级完善,真正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综合门户平台,深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
此外,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还将在建设中重构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服务流程、构建“服务超市”智能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开放平台,企业也可以用最小成本获取多样化专业服务;以“千企千面”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提高企业服务的精准性和智能性,实现政策和企业服务产品精准投放。
不难看出,东莞正试图通过各个条线的数字化建设,打造“网购”式政府服务。而在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竞争性磋商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到,人工智能、数据湖、融合通信等正在逐步成为建设的标配。
该项目的竞争性磋商文件也明确提出了面对海量的政务数据和政务服务需求,该项目在技术层面的诉求:需要实现以数字平台为核心,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信息服务、视频云、融合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能力开放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打破各能力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应用,打通业务和数据流,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降低后续智慧应用上线周期,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
除了在技术上全面拥抱互联网,在运营上,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也将采用“管运分离”的模式。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更懂互联网的人去运营。
在“管运分离”模式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巨大创新。一是政企合作。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监管、购买服务、绩效考核等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充分发挥互联网优秀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和专业运营服务能力,共同参与“数字政府”项目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向社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鼓励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建设。完善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制度,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二是强化统一运维。通过筹建东莞市数字政府运营公司,建立完善的全市信息化统一运维体系,涵盖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通过统一运维体系的建设,统筹规划全市信息化运维资金使用,甄别可能存在长期占用运维资金的僵尸系统,提高运维资金的充分有效利用。
27亿项目谁家拿下
虽然东莞市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应遵循广东省“数字政府”总体规划;同时,须按照省“数字政府”的总体框架,依托省公共支撑体系,在省级统筹下,建设市镇统一的“数字政府”技术支撑平台。
但在采购模式上,广东省省级及地市数字政府项目大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模式,但此次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采用的是竞争性磋商这一采购方式。因此,与同类型数字政府项目信息披露有限有所不同,在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长达180页的磋商文件中,公众可以一窥该项目的基本面。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磋商文件中有关“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的内容,有某厂商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解决方案的影子。
即便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单一来源采购模式,该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对这个市场的玩家来说,意味着有中标的机会。
9月17日,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发布中标、成交公告。最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拿下了该项目,中标金额27.4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磋商小组根据综合评分情况推荐的成交候选供应商如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体被推荐为第一成交候选供应商;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被推荐为第二成交候选供应商;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荐为第三成交候选供应商。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此次中标情况中,不难看出,传统集成商已经难以驾驭统筹规划的数字政府项目。对一些设备厂商而言,在“数字政府”项目中,运营商与头部的ICT厂商在承建和运营此类项目时,更类似于甲方角色。一些设备厂商更是向记者坦言:“无论是华为还是腾讯,他们对政府的需求有更深的洞察,其生态建设也显然更擅长驾驭此类项目。”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