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概念过火,应用需谨慎
【热点关注】
“AI+教育”:概念过火,应用需谨慎
■ 本报记者 程红琳
刷脸吃饭、刷脸入校、刷脸借书……随着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时间“AI+教育”席卷国内各大中小学校园。
在新一轮的智慧校园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显然令建设者们无法忽视。如何让校园更智慧,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新命题。与此同时,也给智慧校园的建设者带来了挑战。
人脸识别成校园“新宠”
众所周知,每年樱花盛开时节,武汉大学盛放的樱花总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据悉,高峰时武汉大学每天接待20万人次游客。众多的游客也给武汉大学校方带去了不少的烦恼。记者从武汉大学日前启动的一个信息化项目获悉,武汉大学将在学校各个出入口和樱花核心区新建人脸抓拍机,并建设一套具有及时报警、全面分析、研判等特点的人脸识别系统。该项目目前已进入招标阶段。
记者梳理了相关采购公告后发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智能学习环境建设的项目,已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通过新建或升级改造的方式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
广州市第一中学日前启动了初中人脸识别考勤系统设备改扩建采购项目;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及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幼儿园日前启动了安防系统建设项目,项目将采购一套人脸识别系统,为学校安保提供现代化智能安保手段;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目前正通过将校园检录系统内置人脸识别系统,用以快速比对和验证考生照片等相关信息;云南省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不久前也启动了安防系统设备采购项目,采购人脸摄像机,要求该设备支持单场景同时检出不少于30张人脸图片,并支持面部跟踪且人脸检出率不小于99%。此外,有些地区教育系统甚至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到了学校后厨监测,用以规范后厨人员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一位从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人脸识别在校园使用场景较多,目前学校主要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课堂签到、宿舍考勤、进出校园门禁、考试身份识别等场景。“一些职高确实存在学生出勤率比较低的情况,校方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校方通过在考勤系统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AI“察言观色”,靠谱吗?
课堂考勤、校园安防只是人脸识别在校园诸多场景中的初级应用。
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以智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例如,一些学校通过搭建课堂实时分析系统,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化测评学生学习过程,动态分析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对学生课堂低头、抬头、举手、趴桌子等行为和上课表情的抓取,分析学生的专注度、活跃度以及判断学生情绪;一些学校通过收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考勤情况、玩手机次数等数据,为学生提供挂科预警。例如,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中心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采购项目中,采购人要求云录播资源管理平台能根据直播课堂实况,自动分析课堂行为以及教师、学生及互动行为占比并自动绘制行为曲线。同时,平台可以依据AI 分析系统智能抓取的图片为家长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精彩瞬间照片,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不乏上述解决方案,宣称可以通过判断学生恐惧、悲伤、平常、惊喜、高兴等情绪进而为教学者提供教研依据。
对于此类解决方案技术层面的成熟性,记者向部分厂商提出疑问。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只是给学校提供了这样的智能分析工具,怎么用还是看校方。”
记者没有得到正面回答。但查阅相关论文、资料,“情绪识别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成为业内共识,与之相关的很多技术还存在于实验室或论文之中。
概念过热谨慎应用
记者查看了校园人脸识别相关的项目,学校采购相应软硬件设备或是管理平台预算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
一些校方认为,学校引入课堂监控分析系统,其分析结果可以为老师授课提供参考。如:对于A教师与B教师在同一堂课上教学表现,课堂监控分析系统提供的结果对教学具参考价值。在校方看来,相比之下,如果B教师的分值较低,他便要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但很多家长对此类黑科技显然并不买单。
“学校不应过度信息化建设。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和面部表情,以此来为老师授课‘打分’过于简单粗暴。”一位学生家长向本报记者表达了担忧:“这样的课堂分析系统显然并不适合中小学生。一方面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少儿身心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我认为,收集、分析孩子们上课表情属于‘其他有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一边是家长和媒体的反对,一边却又是厂商激烈竞赛;一边是公众的质疑,一边是资本、校方和教育机构追捧。“人工智能”概念过热,一些解决方案存在一定的炒作现象,校方和教育机构应明确采购需求,谨慎应用。
不久前,欧盟人工智能高级专家组发布报告,呼吁“政府应该承诺和采购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其设计宗旨是尊重法律和基本权利,符合伦理原则,社会技术健全”。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