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母亲的甘蔗地

母亲的甘蔗地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9-03-21 15:32:03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的甘蔗地

■ 王春华

丰乐河的渡口曾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河里长满了芦苇,就不再需要渡口了。看着一天比一天流得少的河水,住在河两岸的人们谁也不知道它源于哪里,流向哪里。但是丰乐庄的人们却一天比一天郁闷起来——这条让无数辈人丰收欢乐的小河的水怎么就越来越少了呢!少了水源,水稻渐渐少种了许多。丰乐庄的人们逐渐种起了小麦、玉米、旱地西瓜,可是收成却不怎么样。这可急坏了母亲,收成不好,我和哥哥的学费、生活费就没了着落。

七月的阳光,一层又一层往下压,多么沉重啊!在一片水稻地里,母亲把弯得很沉的腰抬了起来。大风吹过,母亲看到渡口的芦苇郁郁葱葱,长势甚好,特别是靠近岸边湿地上的芦苇长得就像甘蔗那样粗壮。甘蔗!一个念头在母亲脑海闪过。要是在渡口边的湿地上种上甘蔗,会不会丰收呢?有了这个念头,母亲脸上的皱纹稍稍舒展了些。

回家和父亲商量后,母亲就着手开垦自己的甘蔗地。渡口边虽是沙质土壤,比较松软,但是里面夹杂了大量石头、砖块、木材等杂物,开垦起来岂是易事,那一亩的甘蔗地足足花去了母亲和父亲一个多月的时间。然而,比开垦甘蔗地更麻烦的是种植。俗话说:“一亩甘蔗十亩水稻。”意思是说种一亩甘蔗的劳动量相当于十亩地的水稻。

刚一入冬,快要下霜的时候,母亲买来甘蔗种,砍去甘蔗的头尾,埋入泥土之中。第二年雨水前的五六天时,母亲从土中取出种甘蔗,剥掉外壳后,以每段五六寸的长度,把甘蔗切开,然后密集排放,好像鱼鳞一样的头尾相连,再用少许泥土覆盖,大概在春分之时甘蔗就发芽了。之后,我们在开好垄的地里埋下芽好的甘蔗种,此后每天都到地里浇水。几天后,甘蔗的嫩芽就从地里冒了出来,并慢慢长出叶子来。随后,除了给甘蔗施肥、打农药外,还要给它们剥去叶子和多余的枝丫以利于甘蔗的生长。剥甘蔗枝丫是一件苦差事,人钻在甘蔗地里,那锯齿般的甘蔗叶刺痛地割着你的肌肤,在你的肌肤上留下道道红色的血印子;地里密不透风,里面的温度比外边高得多,流出的汗会黏黏地挂在皮肤上,久久不能蒸发。这些苦活、累活母亲都不让我们干,尽管她也很难受,但为了停留在心中的那份希望,这一切她都在默默地忍受着。那时候,母亲总是把腰沉得很低很低,像不知疲倦的老水牛,一点一点地耕耘。吱的一声,一只田鼠悄悄地偷走了这闷热的天气,母亲的腰直起来了,她的目光,总比甘蔗长得更高。

秋风渐起时,甘蔗已经长得比人高得多了,里面也通风透气了许多,人在里面甚至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甘蔗地旁边那青青的苦蒿也越来越葱笼,此时,它的涩涩的苦药般的味道,在太阳下搭拉着比平日里更为苦涩的头。甘蔗成熟了,由于父亲要忙其他农活,卖甘蔗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头上。一亩地要产上万斤的甘蔗,母亲在天气好的时候每天都拉着平板车上街卖,冬天卖不完就放到窑里到来年春天再卖。就是靠这些甘蔗,母亲不仅供我们兄弟俩上了中学,还供我们上了大学。

一个春日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没有去上学,而是骑车到山里去游玩。在一个大上坡的地方,我正埋头使劲蹬车时,猛地一抬头,看到前面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吃力地拉着平板车挣扎着。因为坡太陡,拉得太多,这个时候拉又拉不上去停又停不下来,看那情景如果停下来很可能连人带车都要翻了。我一看是母亲,赶紧停车跑过去,那时我根本不敢叫母亲,我怕我的叫声让母亲分了神松了劲而把板车弄翻砸伤了自己。我和几个同学很快把母亲的平板车推过陡坡,并埋怨母亲拉得太多。母亲说:“甘蔗快要发芽了,如果再不多卖些,怕是卖不了啦!”那天,我坚持要把母亲送到集市上,但母亲说:“儿啊,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了大学,再苦再累,妈的心里都像这甘蔗一样甜啊!”

母亲的话像一把刀子刺到了我的心里,当时真是愧疚难当。母亲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操劳,而我却逃学出去游玩。再想到还有一年多就要高考了,而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数学会考还没有及格,其他各科成绩也都一般,在一个本来升学率就很低的农村中学怎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又怎能对得起母亲的期盼和辛劳!从此以后,我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格外用功,不管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一想到母亲被卡在陡坡的那一幕,什么困难我都不怕了。最终,我考上省内一所师范类的本科大学。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母亲喜极而泣!

上大学的时候,我知道母亲的艰辛,便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做小生意赚取生活费。后来,我在当地的一所广播电视大学谋到了一份兼职教师的工作,便可以完全解决学费、生活费了。我打电话告诉母亲,让她不要再种甘蔗了。但她说:“种了这么多年甘蔗了,跟我的那片甘蔗地都有感情了,怎么能说不种就不种了呢!”

后来,我工作了,成家了,母亲就老了,那么不经意间……

再后来,女儿出生了,母亲就更老了,老得再也不能种甘蔗、卖甘蔗了,但她对那片甘蔗地却始终不能忘怀。每年回家,都要去渡口的那片甘蔗地看看、转转。此时,母亲的腰已经没有那么直了,她的目光也没有那么深邃遥远,只是始终停留在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甘蔗林上。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43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