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山水养心,黄土铸魂 ——读李勇逸笔下的陕北山水

山水养心,黄土铸魂 ——读李勇逸笔下的陕北山水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09-13 16:33:14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名家】

山水养心,黄土铸魂

——读李勇逸笔下的陕北山水

作为烈士的后代,李勇逸画了20多年的陕北。

在李勇逸看来,美分很多种,江南水乡是清雅的美,巍峨的群山是壮阔的美,而陕北则是深厚的美。

陕北的山水在一般画家眼里也许就是荒野,可李勇逸认为,正是因为这片荒野的土地,陕北才有了豪迈壮阔、苍凉悲怆的美丽,以及让人顿生敬畏之心的生命张力。

1963年,李勇逸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徐州。李勇逸自幼喜爱绘画,徐州籍名师张伯英、李可染的作品,更给年少的李勇逸以深刻影响。1988年,李勇逸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主攻山水,兼习人物与花鸟。临近毕业,李勇逸在孙本长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北延安写生。

“陕北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作为一个来自水乡的孩子,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广袤无垠的土地。雄浑的黄土地让我想起了妈妈给我唱过的《南泥湾》,这才知道原来妈妈生活过的土地就是这个样子。”

李勇逸认为,采风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自然风景,人文的风情也弥足厚重。有了人文的情感加入其中,便使得画风在宏大的背景中,更有了耐人寻味的厚重感。“淳朴善良的民风从进入陕北的那一刻开始,已经在我心中沉淀了下来。”从陕北回到学校,只要一闭上眼睛,李勇逸的脑海中就不断展现出黄土高原的影子。仿佛陕北是他失散多年的亲人,让他魂牵梦萦。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成为他不可磨灭的精神家园。

1998年,李勇逸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贾又福的山水助教研究生班,更加笃定了寄情于黄土高原的决心。“贾老师说‘以石观画’,目的就是要用真实的感受去反映画作。他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给了我很多启迪。‘笔墨当随时代’,自然中的山水是永恒的,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时代。而不同时代的人对山水的感受也不同,时代的进步、审美韵味的高下和笔墨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正比关系。时代进步了,并不能说明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而是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带来不同时代的画家对真山水的感受、理解不同,最终可以反映在笔墨上,而不是刻意地、主观地去迎合时代审美。”

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李勇逸前往陕北采风不下20次之多。“长时间不去,心里便会惦念。虽然那些窑洞在别人看来很破旧,环境很艰苦,但我只要一踏上那片土地,心中就充满了莫名的兴奋感。”

2010年,李勇逸毅然放弃受人尊重羡慕的岗位,辞掉了所有学校的授课工作,在北京沙河设立了自己的画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在做好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准备后,李勇逸全身心投入到了黄土地和长城的创作中去。

李勇逸不向市场低头,坚持着窑洞与宝塔,坚持着红色经典题材。他说:“艺术是感情和生命的流淌。画画是为了爱,对艺术的深情与赤诚才能造就艺术的不朽。”

纵观李勇逸作品不难看出,其画作充满了无穷无尽富有灵性的图式,或雄浑旷达,或劲峭奇峻,或恬淡静穆,或空灵飘渺。

李勇逸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流动着的世界,无论是雪域、山体、树木,还是陡礁、原野、湖泽,李勇逸充分运用娴熟的工笔技法,在作品中无不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动感。那威猛的狂风、呼啸的毛风、舒柔的微风,均栩栩如生地流动在画面中。即便风和日丽,一样能让人看到阳光下气体的运动,而并非是静物存在。透过画面,李勇逸把黄土高原的彪悍和大自然的伟岸,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更在深层次谱写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浩然长歌!

《梦想之路》把高矗的山峦与远山相照应,在茫茫雪地中有一条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人行踪迹。山峦因白雪覆盖的山体突部和凹陷部而错落斑驳,把近山的秀美与远山的朦胧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李勇逸告诉记者,“这就是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展示的笔墨表现力之美,富有情绪的点线支撑着中国画造型的思维法则。”

李勇逸的山水,不只停留在笔墨技巧上,更升华到创新思想的凝炼。除了让读者看到山水画的自然之美,更把画作意旨说与世人听——世界上没有平坦而笔直的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攀登,在艰苦卓绝中行进,才能到达光辉胜利的顶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揭示出:“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万物的生与灭都有其自然规律。有评论指出,李勇逸画作中体现出了一种道法合流的人文精神。

在《岁月》画作中,李勇逸用传统笔法,用大雪的幽静烘托出山体的走势,或隆起,或凹陷,或回环,或陡峭,或平缓,把人生与历史轨迹通过这不经意的画笔墨染的技法,把见仁见智的自然物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不管人们以何种思维方式观看,都有一种出神入化的审美享受。虽然远方已被风云和山体遮住视线,却让人产生光明联想,充满更加开阔的憧憬与期待。然而,作品并不止于此,在作品左下角,又用鲜明的笔触展示了一盘石碾,更使作品深化了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文气息,使生命的壮美在这里得到含蓄的赞美与歌颂。

李勇逸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深入到自然内部向意识层面去探索的思维方式,将心灵深处迸发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原动力付诸笔端,使自然认知和情感表达在一笔一墨中宣泄,体现出对时代精神的一贯坚守。               (邵妙苗)

—李勇逸—

1963年生于江苏徐州。1990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研究生班。先后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现为汉源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95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