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召唤
【乡情乡韵】
回家过年的召唤
■ 李晓
“记忆就如同天边闪烁的繁星,我提着一盏红灯笼,把那些年春节里的旧事,又在这个年关寻找回来了……”这是中年男人老付发在微信公众号里的文字。
腊月里的一天,一向繁忙的老付主动约我喝茶。老付说,去年回县城去过年,好多亲人都离开了人世,感觉过年的灯火里冷清了许多,几个儿时老友见了面,除了絮絮叨叨反反复复说一点童年旧事,似乎就再也找不到新鲜话题了。等过完了春节,老付恍然感到如一场幻觉。
老付问,为什么年味真的就这么淡了呢?他想了想后咂巴着嘴说,我再也吃不到我父亲炸的春卷、他用老泡菜坛子里的泡椒做的家常鱼了。老付的爸,一个很有派头的守护传统的知识分子,却不是读死书的那种人,高兴时喜欢做上几道拿手的菜,邀约朋友到家里喝上几杯,然后从秦始皇开始说起,一直说到陪他喝酒的人打起了瞌睡。老付的父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而今留下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住在她妹妹家过着日子。去年春节回家,老付看到老母亲一个人坐在屋檐下,对着镜子梳着白花花的头,看见儿子归来,上前哆嗦着拉住儿子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有湿润的光。老付说,母亲看见邻居家屋檐下晾晒着的腊肉香肠,心里明白是快过年了,儿子也快回家过年了。老付说,而今过年,县城里的母亲,是最大的牵挂了。今年春节回家,要亲自做上几道菜,那是当年他在油烟滚滚的厨房里,向边做菜边指点的父亲学的。今年大年夜在桌子上对冥冥中的父亲说的话,老付已经想好了:“爸,回家过年,再陪我喝一杯吧,我向你学做的菜,味道如何?”
一到腊月,诗人老柏就反复清理着自己回老家去的包裹,带上新出的诗集,带上这里的腊肉、橘子、河边石头、家人照片……老柏来到这个城市已四十多年了,这个平时紧抿着嘴唇的诗人,外表羞涩,内心狂热,他把许多诗歌,都献给了这座作为第二故乡的城市。但有一首诗歌,他是献给故乡的:“一列列车,又是一列列车,一年总是盼望这最后几天,石头,睁开了眼睛,故乡啊,谁谁就要回来了,山山岭岭都在准备,我的内心有多少穿不完的隧道……”那是老柏在腊月里坐火车回东北老家写下的诗歌。
平时看起来温吞好脾气的老刘,一到腊月,总喜欢抬眼望天,他在望天空中叽叽喳喳的鸟儿呢。老刘说,一到腊月,双脚就痛风一样疼。老刘说,是故乡土里的根须,在拉扯着他的双足。老刘的家在山东一个村落,老屋前一棵银杏树,据说已经有500多年了。老刘带着家人回到老家,第一个动作,就是紧紧抱住那棵沧桑的银杏树。老刘的父母双亲早已不在世上,但只要见了银杏树,父母亲仿佛就来到了身边。在这棵树下,一家人团聚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天,我送严哥回他的老家湖北过年,客车开动前,我和严哥喝上了今年腊月里最后几口酒,他随身带着二锅头呢。喝着喝着,严哥的眼泪忍不住簌簌落下。我问他,咋啦?严哥对我说,其实老家一个亲人也没了,但总要回去一趟,才觉得心里踏实。严哥说,去年年三十夜,他就是一个人,跑到埋着父母双坟的山梁上,放了一串鞭炮后,再摸索着夜色回到县城妹妹家的。
一群人,他们风尘扑面,拥挤在春运期间的火车上,他们身体疲惫,但眼神炯炯,他们是要回到千里万里之外的故乡过年。他们,是我的乡亲,离乡背井去外面打工,在这个年关,俨如一群候鸟,要飞回家过年。他们的故乡,在群山掩映之中,在田野边,在井水之畔,在黄葛树下。
回家过年的召唤,那是亮起在游子眼里的不灭灯火,那里有亲人做的飘香饭菜,味蕾如同风筝线,是都市里归巢的车流,乡村屋顶上袅袅的炊烟,是唤醒你心头的沉睡山河,一直绵延在岁月里的一条路,一抹床前明月光……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财政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