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平凡人的烟火生活

平凡人的烟火生活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7-11-24 10:04:20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吃文化】

平凡人的烟火生活

■ 赵剑尘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理想,可随着时光流逝,这理想最终成了什么模样,只有自己知道。这时候,理想仍是理想,可平凡人的烟火生活也要继续,那些烟火生活里的琐碎,何尝不演绎另一种人生?

豆芽的新舞蹈

以前,从不知豆芽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民间玉如意”。那日,和朋友去一家火锅店,要一个鸳鸯锅,在等锅开时,有好事者拿勺子在锅里搅,不期然在三鲜锅里看到了豆芽的身影。

朋友在一边大呼小叫的,“哟,今天这玉如意也放到三鲜锅里了。”看我诧异的眼神,朋友哈哈一笑,“别看这豆芽廉价,放在汤里就是提鲜味的,和香菇之类的有一拼。”我半信半疑,直至真的喝到了汤,才算信服了。

至此才算是对豆芽上了心。回家忍不住想试验一把。兴冲冲地动手尝试。精瘦肉、西红柿、青椒,外加一盘黄豆芽,放入锅内爆炒,家人皆称这豆芽好吃。再一日,买了面筋和开水掠过的黄豆芽、菠菜凉拌,葱蒜末、姜粉、花椒粉、辣椒粉用清油炝了,再点上少许醋,又被家人一抢而光。

冬天来了,夏天没吃完的绿豆放在玻璃罐里。有天,婆婆说这绿豆一过冬就陈了,不如把它发成绿豆芽。只见婆婆将绿豆洗净后泡在小盆里放了一夜,然后把泡豆的水倒了,添少许水把小盆放在桌子上,上面再覆一层毛巾。心急的我常喜欢掀起毛巾来看豆芽的长势,起先只是细细的一点,有如发丝自绿豆的小帽中钻出来,后来就见了鹅黄色的嫩芽破豆瓣而出,有时静静俯身去听,仿佛还能听到它沙沙的成长声,好似一种无声的舞蹈。等豆芽长成了,我乱点鸳鸯谱配了平菇炒,鲜上加鲜,也是极美味。

后来,读了美食家沈嘉禄的书才知道,豆芽被誉为中国饮食“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样是豆腐、面筋和酱。酱和面筋是小麦做的,豆芽和豆腐的原料则是豆类,可见我国以农业立国历史悠久。清朝的袁枚在《随园食单》曾专门写到豆芽:“豆芽柔脆,余颇爱之。炒需熟烂,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可配燕窝,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然以极贱而陪极贵,人多嗤之。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尧、舜耳。”有了随园老人的豆芽配燕窝,虽不曾真有机会品过,但也从中知道了自己的孤陋寡闻。

苦麻相乐野椒蒿

人们永远都在渴望现今生活中所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当年生活条件差,能吃上鱼肉虾是做梦都想的事,如今却又怀念起当初满山遍地的野味来。不知是人们对于上了各种肥料的菜品吃腻了,还是情感开始回归了,总之,锲而不舍让人们追寻的才是最好的。

上个月连着下地州,吃饭时总会有当地人骄傲地告诉我,这是野生的,出自山上草原,在乌鲁木齐吃到的,也不是正宗的。席间,见得最多的,当属椒蒿了。

在塔城地区的裕民县,尝到的是椒蒿炒土鸡蛋。炒过的椒蒿呈深绿色,配上金黄的土鸡蛋,仅是色泽就让人胃口大开,更不用说散发着属于椒蒿独特的香味了。

这种时候,与其说是对一种野菜的品尝,不如说是对一种自然纯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对于这个野生植物的认知来自于十几年前,偶有一次和当年的同事们去奇台县的江布拉克游玩,在山间,同事们各司其职,我的任务则是采野菜。同事说:“这山上到处都是椒蒿,它比一般野草高,杆细长,叶似柳叶,采时只可摘椒蒿杆的最上端,做汤饭时调味可好了。下面杆老了,摘回来也浪费,不小心还会伤着椒蒿的根。”

那天我采了大把大把的椒蒿尖,当晚的羊肉汤揪片里,有了碧绿椒蒿的点缀,别提有多诱人了。我也初次尝到了这种特殊的野菜,它有着蒿草特有的苦味,还夹杂着椒类植物的麻,虽说只是淡淡的。后来那多余出来的椒蒿还被我带了回来,阴干了装在铁罐里,做汤饭时撒一把进去,仿佛又重温了当初味蕾对于椒蒿的初次体验。

人们做椒蒿的方法也很多样,不仅仅是放在汤饭里那么简单,还有了更多的创新,素炒不够有味,就有了羊肉炒椒蒿、椒蒿饺子,甚至还有椒蒿鱼。

这椒蒿鱼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这与伊犁州察布察尔县的锡伯族人有关,据我在那里的朋友讲,椒蒿鱼的做法来自于他们民族的“椒蒿锡味鱼”,200多年前,他们世居东北地区的祖先,迁徙到伊犁屯垦戍边,就像锡伯族著名文人锡笔臣在《离乡曲》的诗文中描述的:“幸有一道伊犁河,天生鱼虾开网罗。捕鱼为食人欢乐,圣仁宽大育物多。”锡伯族人在这里发现了野菜椒蒿,配以伊犁河中捕的鱼,才有了这样一道流传至今的名菜。

别看这小小的野菜毫不起眼,苦也好,麻也好,只有一点点甜也好,却能烩进我们人生当中某一阶段的独特感受。当人们开始以野为时尚为珍贵时,其实不过是想再次体验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那种质朴和简单罢了。

配角葱以和为贵

一份色香味俱佳的菜品,用到的配料可谓多矣,可无论什么样的菜肴,独独那份青葱,是不可缺的。纵论中国博大精深的各大菜系,配角葱无处不在,哪怕在几星级的大酒店,这菜品里的葱爆牛肉、京酱肉丝,正宗的北京烤鸭都是缺不了葱的。而平常人家居家过日子,炖肉、打汤、煎饼、蒸鱼,更是样样都离不了葱来提味。

由此可见,这配角葱正经的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小厨房,无意间便将配角的身份演绎得恰到好处。唐代著名诗人陆游,就有一首以《葱》为题的七绝:“瓦盆麦饭伴邻翁,黄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贫贱分,笔羹皆用大官葱。”其意便说这青葱不分贵贱人人皆吃,因为炒菜调羹都须放葱调味。有诗专为其云,这配角真正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古人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找到葱以后,便作为日常膳食调味品了。《本草纲目》云:“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葱可去腥解膻增香,有中和之功能,与哪道菜的主料都能和谐搭配,故而葱有雅号“和事草”,可谓名符其实。

(作者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17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