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密集部署公车改革
核心提示:中国今年把公务用车治理作为反腐廉政工作的一个专项内容,来重点推进。为了解决“屁股底下的腐败”,中国党政有关部门除了在多种场合宣示改革的决心外,亦已在制度层面出台措施,并划定方案时间表。
多次高调宣示彰显治理决心
费用过高、私用严重、使用效率低、浪费大、超编超标配备屡禁不止……时至今日,这些典型的公车腐败现象广受诟病。出台更为严厉、有针对性的公车改革方案并有效实施,深为坊间所期待。
去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部署2011年反腐败工作时就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次日,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向媒体透露,中央将出台较以往更严格的公车配备使用新规。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
今年年初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公报中再次强调要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并将其列为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提出,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这是相关内容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量化目标。
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划定时间表
在中央多次明确宣示的同时,公车反腐在具体制度层面业已破冰。3月4日,财政部公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公车的购置和运转费用都将单独设立预算科目。
三天之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向外界透露,中央已下发公务车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五年一换变为八年一换,被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明确“车随人走”。
而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划定了时间表。要求在今年拿出方案,并在一些部门试行。
地方政府公车管理新招频出引热议
中央的三令五申,加上广泛的民意驱动,促使多地相继出台公车改革新举措。地方政府遏制公车腐败的表态受到舆论的肯定,但部分地区出台的一些“新招怪招”也引发争议。
4月1日,北京首次公布公车数量为62026辆,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次,各界对其公开透明的态度给予积极肯定,但同时,由于官方数据与民间感受差距明显,因此也招致网友质疑。
相比北京,广州的公车治理方案则更显“新颖”。据当地媒体报道,广州最快将在今年6月对包括市管干部在内的全市公务车实行更严格的监督管理,届时,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如果公车私用就要经批准后收取相应费用,拟按照每公里1.5元至1.7元收费。
对此,有网民认为,广州的上述做法符合人性,在公车改革步履维艰之际,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但也有人质疑,公车有偿私用如何监管,最后会不会致使公车私用合理化。
此外,成都、西安等地也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公车治理方案。
媒体呼吁提高制度执行力破解沉疴
公车改革,并非是一个新的话题。如果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中国公车改革已历经17个年头。
由此可见,造成公车腐败“恶疾难除”的主要原因,并非相关政策的缺失,而在于既有的政策未被充分落实。公众对公车滥用的不满,很重要的原因也正是相关规定遭遇普遍的消极抵制。
因此,有媒体评论称,提高制度执行力,将中央有关公车管理的已有政策执行到位,是当下治理公车最有效最直接的一个“切口”。
公车滥用,作为“屁股底下的腐败”,被民众诟病已久。而如何保证公车仅用于公务,也是今后公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媒体对此建议,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向公众详细公开财政预决算、公布并控制公车的总体数量和单车运行的成本、在公车上贴上醒目的识别标志等办法,接受公众监督,以遏制公车滥用的不正之风。
此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公务车在维修环节出现的维修材料投标报价缺乏执行约束力,导致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公车改革和监督应贯穿公车使用全流程,避免公车维修成为“唐僧肉”,从而确保公车改革取得实效。
中央密集宣示彰显治理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0年工作汇报,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会议强调,2011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会议指出,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当前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围绕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二是要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教育,开展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
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会议同意明年1月召开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划定时间表
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特别是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都要详细公开。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报告也要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更方便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实施各类预算、决算公开的时间表,今年就要部署相关工作,首先要将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
公车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量化目标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要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表彰以及论坛、庆典等活动,从经费上严加控制。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强调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
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努力遏制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的势头。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项目审批、规划调整以及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严肃查办在土地矿产资源审批、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及执纪执法中的案件。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中办国办近期将出台更严格的公车配备使用新规
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今日透露,公车问题是明年中央纪委监察部要作为专项清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这个规定比过去更加严格。”
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有关情况。吴玉良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比如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都比过去严格了,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编制也比过去严格了。”吴玉良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划定时间表
财政部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和正常使用,对所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实施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等管理工作。
《管理办法》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
省部级官员升迁“车随人走” 公车购买数将下降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
中办发文规范公车
据了解,这份文件已下发到各级党委政府,但尚未向社会公布。3月初,财政部根据此办法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从预决算关口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
另外,各省份就此办法正在修订地方法规,在新办法出台前,一律停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编制和配置审批,并重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公车购买数量将下降
李宏说,这次公车改革启动后,公车购买数量应会有一定下降。另外公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逐步进行。
之前公车改革提了多次,但中央和地方,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情况不一,牵扯面大,数量也多,一些地方有畏难情绪,另外也可能触动很多干部切身利益。
据李宏介绍,公车改革肯定要推,这次中办和国办的文件下发后,地方再据此进行调整。今后还将通过市场机制、货币化的方式改革。
亮点
1 省部级官员配车延至8年一换
据李宏透露,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省部级官员配车排量要求未降低,但费用要求降低。
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不管升职还是平级调动,车都要跟人走。以前,一般干部提升,或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都要报备、请批购买新车。
2 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
对于省部级以下单位,新办法除规定排量和价格外,还要求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但车辆不能固定到人。
厅局级以下干部,就按以前的规定也是不配专车,但现在很多县乡一级干部配备专车,“那是违规”。
北京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为62026辆 属全国首次
2006年10月,为保障中非论坛交通秩序,朝阳交通支队民警来到区政府暂时将公车封存停驶。 资料图片
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财政局如约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这在全国也是首次。
信息公开促公车亮家底
政府机关到底有多少公车?去年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叶晓静律师助理曾就北京的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两个问题,向北京市交通部门、财政部门等申请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答复称将于3月底公布。
前日,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预算执行栏目里,公布了公务用车数量信息,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
公车数量依据决算汇总
财政局表示,此次公布的公车数据是根据决算要求初步汇总,尚未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此前申请信息公开的律师助理叶晓静表示,作为推动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人,自己对公开这个结果比较满意,但数据较为模糊,公车型号等没有获得。她表示,自己正考虑下一步的举措,如何推动公车信息公开更加丰富透明。
媒体呼吁提高制度执行力破解沉疴
管好公车是车改的前提。图/王乃玲
公众监督有力,公车滥用方能遏制
我们对这种公务车“不专而专”的现象似乎很宽容,认为只是一个“小事”,所以,尽管“镇长专车”、“县长专车”、“局长专车”已是公开的秘密,却很少见到有官员因为公车滥用而被问责。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近日透露,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
这个管理办法还有两个亮点,一是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了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二是省部级官员配车排量要求未降低,但费用要求降低。第二点很有必要,毕竟汽车是越来越便宜了。
除此之外,该管理办法还重申,对于省部级以下单位,要求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但车辆“不能固定到人”。
这些新办法能否遏制公车泛滥?
过去5年一换的公车管理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就已大打折扣,如果发生像有些地方六年换四个市长之类的情形,那5年还是8年一换的规定该如何执行?而省部级官员“车随人走”的构想,也需要制度上的跟进,比如官员从河北调到山西,“车随人走”岂不相当于河北替山西官员买单?这就需要省部级官员的公车全部由中央财政统一出资和管理。
昨日,监察部部长马馼在北京团重申,局级以下(含)不配专车。其实,类似规定早就有,中央从来没有规定给局级以下(含)单位的官员配备专车,但现实是,现在很多县乡一级甚至更低级的一些单位的官员也有专车,名义上虽然都不承认是专车。
更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对这种公务车“不专而专”的现象似乎很宽容,认为只是一个“小事”,所以,尽管“镇长专车”、“县长专车”、“局长专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却很少见到有官员因为公车滥用而被问责。基层官员事实上的违规使用公车,却不受处罚,也就为更多公车滥用、浪费现象起到不良的示范效应。
而公车滥用,作为“马路上的腐败”,民众诟病日久。这也是今年两会,公车问题史无前例受到关注的原因。群众对公车滥用的不满,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制度和规定遭遇普遍的消极抵制。将中央有关公车管理的已有政策执行到位,这是当下治理公车最有效最直接的一个“切口”。
公车改革的突破,必须首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否则,有章不循的后果就和有法不依一样严重。正因为执行环节总是出现问题,导致在一些实权单位,公车已经成为“你有我有全都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要想在制度执行层面取得突破或许很难。
必须通过向公众详细公开财政预决算、公布并控制公车的总体数量和单车运行的成本、在公车上贴上醒目的识别标志等办法,接受公众监督。没有公众监督,很难遏制公车滥用。【童大焕(媒体人)】
公车治理没有折中之策
北京市纪委负责人日前透露,将于年内开展公车专项治理,重点纠正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和违规换车、借车、购车、豪华装饰及公车私用等问题。几乎与此同时,广州市纪委主要领导也表示,将对全市公车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届时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
公车腐败,群众深恶痛绝;公车治理,社会高度关注。近来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一些城市,对整治公车腐败问题进行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与鼓励。但是,这些尝试能否起到实质效果,能否根治公车腐败顽疾,能否消除群众心头疑虑,都还有待继续观察。
公车是公共资源,以公车私用为代表的公车腐败,违法违规,违背民众意愿,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侵占。公车治理的好坏,直观体现着一地党风廉政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关重大,小觑不得。
近年来,各地都尝试着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公车腐败。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采取权宜之计、折中之策,治理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以广州来说,该市“拟对私用公车的公务员,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一改“严禁公车私用”的规定,这种过渡式的妥协策略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公车私用的收费比当地出租车价格要低得多,这是否有给公务员配备“廉价出租车”的嫌疑?在具体操作中,怎么区分公用还是私用,如何保证公开透明?还有,收费的相对廉价是否会导致公车借用泛滥,加重公共资源的损耗?诸如此类问题,值得细细琢磨、多多考量。
其实,根治公车腐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力求正本清源、不留隐患,而非盲目治标、浅尝辄止。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推进透明监管,统一预算,统一管理,将公车的数量、使用情况、折耗费用等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群众举报,加大监督和处治力度。在有些国家,公车都采用醒目的便于识别的车牌,如公民发现私用,只需打电话举报就可获得一笔高额奖金。有了这个发动公民监督的机制,公车“私奔”就很难遁形了。这种监督方式,比安装卫星定位和识别系统更能节约资源,也更行之有效。
公车腐败满足的是个别人的私利和私欲,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信念和信任。因而眼下,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不断强化公车管理水平,培养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干部作风,是一项不容回避的课题。治理腐败,来不得半点折中和退让。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