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IT >> 如何让专家当好把关人

如何让专家当好把关人

栏目: IT 时间:2014-02-21 19:46:28 发布:测试 分享到:

如何让专家当好把关人

 

秦志龙,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二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案例回顾:2013年1月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财政预算230万元,采用网上招投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项目共有8个供应商按时上传投标文件。招标结束后由4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和1名采购人代表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经过近5个小时的评审,4位专家推荐的第一中标候选人各不相同,最终按预先设定的计算平均分方法,产生了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这种所有专家所推荐的第一中标候选人都不同的情况非常少见,本文想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笔者认为,所有专家所推荐的第一中标候选人都不同的情况是不正常的,虽然说各人对好、坏的评价标准不同是正常的,但专家对一个客观方案的评价如此不同却是不正常的,因为判断投标是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是惟一评判标准而且评分标准是统一的。这种情况是否类似于随机抽取中标人,还要评标专家干嘛?评标专家应该是为政府采购把关,好中选优,选出最好的中标候选人。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首先,专家的专业能力有欠缺。目前为了避免专家太少,造成一些专家评标次数太多的问题,各地都在拼命扩大专家数量,而在扩大数量时,质量却没有得到很好保证。第一,入门条件过低,笔者查阅了有关选取评审专家的规定,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如200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联合制定了《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十一条中规定:评标专家应符合下列条件:(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二)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实际上,这些条件中只有八年1个硬指标,仅此是无法保证专家质量的。第二,在某些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内容并不熟悉,或者只了解项目的某一部分,无法合理地对投标文件进行客观、公正地打分。在本项目中,4个评审专家的意见完全没有相似性且分值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项目包含了太多的专业领域,如有线、无线、计算机、网络、电源、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尽管《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规定了入选专家的基本要求,但没有哪个专家的专业面如此广泛。第三,完全独立的评审,而且不允许采购人代表发表意见,致使许多专家无“参考”意见。

其次,因为投标文件全部在网上,专家在评审时,对比查阅不是很方便。如果是纸质标书,则可以把几份投标文件翻到同一地方进行对比,尤其是本项目投标单位比较多的情况下,更是麻烦,需要专家把看到的重要内容要另外记下来,否则只能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打分时全凭感觉、印象。

最后,许多投标人做事不认真,投标文件上传了很多附件,每个内容都单独作为一个文件上传,而且许多投标人上传的文件名称与实际内容不相吻合,造成专家反复打开多个文件,有时还找不到真正要查阅的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能得到公正的结果,笔者认为:第一,把住专家入口关,并辅助合适的淘汰制,以保证专家质量。第二,限制投标人上传文件数量,让投标人合成2个文件(技术、商务)上传。第三,改善评标硬件条件,提供2—3个屏幕,便于专家同步比较各投标人的相同内容。第四,如果预计投标人数量过多,建议采用纸质标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