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成本度量标准让各方找到“共同语言”
软件成本度量标准让各方找到“共同语言”
■ 本报记者 陈昂
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时,是否会为缺少评估依据而苦恼?商务谈判时,是否在为缺乏议价依据而烦恼?评标环节,是否会因为无法界定成本价而发愁?项目结算时,是否又经历过双方就成本无法达成一致的困惑?长期以来,软件项目工作量及成本评估成了预算审批、商务谈判、评标环节、项目结算的绊脚石。
记者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了解到,因没有科学统一的软件度量标准体系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地导致了做预算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的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是否能找到一种统一的方法让各方找到“共同语言”最终达成共识呢?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以下简称“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制定的我国第一项软件研发成本定额领域国家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有望为此指明了一条路。
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该标准先后在几十家单位开展了试点应用工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有的单位将该标准的出台比作“雪中送炭”,“如果说引入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使得我们甲乙双方找到了‘共同语言’,那么应用该标准可以说是使得甲乙双方对‘语言’的理解真正达成了统一。”这是政府用户在实际应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后的评价。
为预算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在国务院某直属机构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则事情,该机构软件项目预算一般由该机构各业务部门提出,再由科技司抽取业务部门、技术部门专家集中审查,往往耗时1个月时间,但由于预算申报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导致估算偏差较大,偏差原因无法追溯,不同专家之间很难达成一致,预算审查往往以某些专家无奈妥协后完成。
在2012年14个项目的预算申请及评审过程中,该机构引入了标准中的成本估算方法,过程改进分会为其制定了一套策略:首先听“数据说话”,帮助该机构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补充、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其项目特性及历史生产率水平。基于用户数据,参考行业数据,快速建立了估算模型,利用小型项目并结合专家经验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获得了更为准确、适用的定制化估算模型。最终,该机构以行业标准以及用户内部的历史项目基准数据为依据,形成了项目成本评估报告,顺利通过了预算审查会审核,成功立项。
无独有偶。另一国务院组成部门通过引入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针对已经立项的4个重点项目,甲乙双方只召开1次现场评审会(为期1天)就顺利完成了项目的预算审查,相比往年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事情同样发生在供应商某上市软件企业身上。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针对某政府电子政务项目谈判时,因无法根据业务需求给出相应的报价预算,且报价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行业法规支撑,导致预算申请不符合相关要求。通过引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业基准数据,企业请过程改进分会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评估,最终以评估结果帮助用户进行了“预算申报”。“此外,用户还向与我们规模类似的并有行业经验的企业进行实际询价,对我们报价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评估结果接近4家同行业规模公司报价的平均值,偏差约正负10%。”
为集中采购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在政府采购软件项目招评标中,定价成了绕不开的难题。“现在软件系统项目招标多种多样,有新开发、升级完善、运行维护等多种类型,各投标商报价方法五花八门,报价额度也千差万别,招标无法合理识别投标商报价,谈判双方口径不一致,以致谈判效率低下。”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政府用户最多的抱怨。
比如在国家某总局,由于没有单独的软件研发团队,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工作主要以委托软件厂商进行。该局相关负责人经常遇到一种困惑,由于该局系统采购的大量项目是在既有系统上进行功能的修改、扩充及维护,因此延续性较强,不宜频繁更换供应商,并且双方知识背景不对称,使得商务谈判议价时所提疑问经常被供应商所谓的复杂技术所挡住,无法了解真实的生产成本。
身为供应商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也感同身受,他曾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某些重大政府项目招标出现了以1分钱、1元钱、1万元价格投标的现象。他分析认为,有的厂商以极低价投标是为了先进入市场,今后慢慢收钱;有的是因为有其他政府基金的补贴,用政府基金来压价竞标;有的是为了生存,被迫降价。“这些都会带来市场的非理性竞争,不仅不利于政府系统的正常建设和可靠运行,而且极大危害产业的健康发展。”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的出台则为软件项目政府采购招评标重新打开了一扇门。以该总局为例,过程改进分会为其量身制定了解决方案。首先,将方法、数据集成在了简单易用的工具上,从而快速地评估开发工作量,以解决外部评审专家时间有限的问题。同时,使用政府行业的数据建立估算模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最终建立了一套符合该局软件项目特点和采购流程的并适合新开发、升级完善类、运行维护类项目的软件项目工作量评估体系。该体系现在已经嵌入到了该总局集中采购中心的谈判文件中,使得谈判小组及投标方在项目费用估算方法上采用一致、客观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基于软件规模估算定制开发类项目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对运维类项目的工作量及成本估算给出行业平均开发成本的合理区间,提高评标的效率。
该总局相关负责人评价道:“过程改进分会提供的基于标准化的成本估算方法,有效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了项目成本及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既提高了我们的议价能力,又为集中采购中心履行职责提供了强力的抓手。”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