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A4bfab513c9aa775ec9a3d0ca633ef36

南京打造低碳教育新范式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10月21日 第8版 )

南京打造低碳教育新范式

本报讯 记者付娟 通讯员伍云报道 当光伏板在校园屋顶绽放“绿色花朵”,当碳积分兑换让节能成为校园新时尚,南京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绿色教育新篇章。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规划、科技、教育、机制”四维发力,将低碳理念深度植入300余所校园,让10万余名师生化身“减碳先锋”,探索出可复制的“南京样本”。

为构建贯穿教育全链条的绿色体系,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制定《低碳校园建设指标体系》江苏省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首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低碳建设提供系统化、可量化的评估依据,为校园节能改造给出量化标尺。标准创新提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级架构,涵盖能耗定额、碳排放强度、低碳文化、可再生能源等7个一级指标,细化13个二级指标。标准首次对校园碳排放实施差异化分级管控,针对五类学校(含不同食宿条件的中小学及中职校)分别设定单位面积与人均碳排放的约束值、基准值和引导值。通过将低碳指标嵌入新建、改扩建校园的规划设计阶段(如可再生能源设施预留接口、绿色建材选用等),依托“智慧能碳管理系统”实现能耗数据自动采集、碳排放强度核算与省级平台对接,确保评价客观性,并建立每两年修订一次指标阈值的动态更新机制,结合技术进步(如氢能应用)和管理模式升级(如碳普惠制度)灵活调整评分细则,形成“规划建设—数据管理—标准迭代”的闭环体系,破解标准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落地,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旧校改造,南京市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CNC三维模型加工等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例如,在南京一中江北分校,60%的装配式建筑让施工废弃物减少40%;29中新校区风雨操场采用大跨度胶合木张弦梁结构和多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年节标煤96.95吨、减碳255吨,树立技术集成应用典范。高淳中等专业学校建成960kW分布式光伏,年发电约106 万度、减碳720吨,相当于种植5500棵树木。

绿色奖励更能激发绿色行动。依托“碳普惠平台”,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市教育局、共青团南京市委在全市20余所高职校等开展“碳惠金陵绿动校园”行动,师生通过绿色出行、光盘打卡等行为积累碳积分,兑换消费券等绿色奖励,让低碳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实惠”。例如,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碳账户”系统记录着孩子们的绿色足迹:光盘行动攒积分、旧书漂流换绿植。该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亮相,获评“E60碳中和学院基地示范校”。晓庄师范学院将“双碳”融入学科教学并建设零碳能源开发及系统集成实验室。大厂高级中学促进绿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琅琊路小学鼓励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涵盖清洁能源、雨水净化等系统性措施的零碳校园方案,激发创新潜能。

南京市还构建“政、校、社”协同机制,保障绿色校园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碳普惠联盟和反馈督导机制,压实建设责任,联合顺丰、电信等企业推出绿色权益,推动低碳行为向校外延伸;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绿色校园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78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